“潜在写作”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被引量:21
The Issue of Historical Facts in the Research into "Potential Writing"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共引文献138
-
1王宇林.性别、革命与现实主义:老舍《妇女与文艺》读解[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164-175.
-
2曾令存.当代文学研究中的“40~70年代文学”[J].文艺争鸣,2008(4):140-145.
-
3李栋,张睿.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空心砖新工艺应用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6(5):63-64. 被引量:1
-
4施旸.舒婷诗歌“爱”的表现主题[J].时代文学,2009(2):12-13. 被引量:3
-
5汪振军.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81-85.
-
6刘志荣.射击与坚守:胡风的狱中写作[J].书屋,2003(5):60-69. 被引量:1
-
7谢刚.《烈火金钢》的民间叙事机制与启示[J].长城,2010(3):131-134.
-
8苏文健.抒写内心真实的冲突——哑默的诗写姿态及其诗歌精神[J].飞天,2012(Z1):124-131.
-
9苏文健.在茫茫黑夜中闪烁的生命灵光——哑默“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及其精神内蕴[J].诗探索,2013(5):60-74.
-
10沈健,褚又君.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与传播发展论略[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52-55.
同被引文献247
-
1武善增.“文革”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根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75-79. 被引量:1
-
2李杨.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文学评论,2000(3):52-62. 被引量:73
-
3乔世华.关于《晚霞消失的时候》[J].粤海风,2009(3):74-76. 被引量:4
-
4汪海波.历史体验、现实断裂和艺术超越——长于“文革”的诗人生存及创作论阙[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52-56. 被引量:1
-
5胡星亮.论“文革”戏剧观念与外来影响[J].文艺争鸣,2004(4):52-58. 被引量:2
-
6李洁非.迷案辨踪——《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前前后后[J].长城,2009(3):162-173. 被引量:6
-
7高有鹏.关于“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30-33. 被引量:6
-
8王尧.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与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1999(5):57-64. 被引量:14
-
9孙兰.艺术品格与艺术功能的消退——再评十年“文革”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系[J].文艺评论,1999(2):29-36. 被引量:2
-
10陈思和.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J].文学评论,1999(6):104-113.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21
-
1刘福春.20世纪新诗史料工作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245-272. 被引量:10
-
2黎保荣.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理路及其评析[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9-96. 被引量:1
-
3李伟.国内“文革文学”研究十年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71-73.
-
4黎保荣.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四种理路及其评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1):152-157. 被引量:6
-
5黎保荣.现当代文学作品复述的“信度”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1):125-137. 被引量:7
-
6王学东.“诗合集时代”的中国当代诗学构型——以李润霞编选《潜在文丛(诗选三卷本)》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55-59.
-
7李润霞.《中国新诗总系》的编选原则与史料问题[J].文艺争鸣,2011(6):26-38. 被引量:1
-
8曾令存.作为学科史命题的“文革文学”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6):187-195. 被引量:1
-
9刘涛.空间公共领域与时间公共领域 论潜在写作[J].上海文化,2012(1):68-73.
-
10吴秀明,章涛.当代文学文献史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基于现有成果的一种考察[J].文艺理论研究,2012(6):53-6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9
-
1常树鑫,吴卓峣.浅析当代文学的现状与问题[J].作家天地,2020,0(6):10-11.
-
2卢桢.作为新诗理论史形象的《诗探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4):357-365. 被引量:1
-
3颜同林.姿态与宿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69-75. 被引量:1
-
4黎保荣.鲁迅留学日本史料考问[J].广西社会科学,2011(1):83-88. 被引量:5
-
5李润霞.《中国新诗总系》的编选原则与史料问题[J].文艺争鸣,2011(6):26-38. 被引量:1
-
6冷川.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184-204. 被引量:3
-
7龚云普.客观的偏至——从另一角度看现时代新诗研究的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48-151. 被引量:1
-
8崔剑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12(18):258-258. 被引量:4
-
9黎保荣.复述无“信度”:再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J].中国图书评论,2013,36(5):54-61.
-
10任侃侠.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J].北方文学(中),2013(3):15-15.
-
1汤拥华.在历史与文学之间[J].学海,2002(1):31-34. 被引量:1
-
2谭五昌.“80后”写手需要必要的沉淀[J].中国图书评论,2005,28(1):19-19.
-
3刘增杰.进展中的缺憾──略谈文学史建构中的史料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1):100-104. 被引量:3
-
4史料问题与百年中国文学转折点国际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7(1).
-
5唐小林.不能什么文字都叫“文学史”[J].文学自由谈,2013(3):34-39.
-
6贺绍俊.新世纪十年长篇小说四论[J].文艺争鸣,2011(4):6-14. 被引量:6
-
7程光炜.在“寻根文学”周边[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1):10-18. 被引量:3
-
8白春超.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和美学倾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3):47-49. 被引量:2
-
9付祥喜.当代文学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以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为考察对象[J].文艺研究,2014(3):140-147. 被引量:5
-
10邓艮.“新文学”:一个文学史概念的百年浮沉[J].东南学术,2007(5):150-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