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梅尼提出“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政策的根源
被引量:4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World History
参考文献9
-
1[美]凯马尔·H.卡尔帕特编,陈和丰等译.《当代中东的政治和社会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8页.
-
2金宜久.《伊斯兰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98页.
-
3[英]G.H.詹森.《战斗的伊斯兰》,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71页.
-
4O.卡莱.《当前伊斯兰教的鼓动者S.库特卜的“为上帝而战”和“伊斯兰国家”》[J].国外社会科学快报,1984,(8).
-
5艾哈迈德.法鲁兹,康昭.中东的世俗政权与神权政治[J].西亚非洲,1981(1):8-12. 被引量:2
-
6张士智,赵慧杰.《美国中东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
7[美]凯马尔.H.卡尔帕特.《当代中东的政治和社会思想》.第625页.
-
8霍梅尼.《伊斯兰教与革命》,米赞出版社伯利克,1981年版,第32页.
-
9.《世界知识年鉴》(1982年)[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第219页.
共引文献20
-
1罗捷.论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1):69-71.
-
2杜维明,丁克家,杨进,余葶.文化对话与理解:21世纪的时代主题──村田幸子《苏非之光在汉文中的折射》序[J].回族研究,2001(1):12-15. 被引量:5
-
3蔡德贵.巴哈伊教:作为当代宗教的独特教义[J].世界宗教研究,2005(1):109-120. 被引量:1
-
4王旭.苏非契斯提教团在印度穆斯林音乐发展中的作用[J].南亚研究,2005(1):88-90. 被引量:1
-
5东方晓.阿富汗伊斯兰化进程刍议[J].西亚非洲,2005(6):21-25. 被引量:2
-
6蔡德贵.巴哈伊信仰的世界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6):68-74.
-
7蒲瑶,彭树智.从文明交往论看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J].人文杂志,2006(5):124-128. 被引量:4
-
8张倩红.伊斯兰世界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交往[J].世界历史,2006(6):4-13. 被引量:4
-
9姚惠娜.巴勒斯坦法律制度:历史和现实[J].西亚非洲,2007(4):43-48.
-
10韩中义.西域苏非派早期发展(10—13世纪)[J].西域研究,2007(2):23-30.
同被引文献26
-
1钱江.古代波斯湾的航海活动与贸易港埠[J].海交史研究,2010(2):1-24. 被引量:14
-
2赵克仁.海湾三岛问题的由来[J].世界历史,1998(4):112-115. 被引量:5
-
3张之毅.沙俄夺取整个伊朗的侵略方针与俄英对波斯湾的争夺[J].世界历史,1979(2):38-45. 被引量:3
-
4[2]Hooshang Amirahmadi,Nader Entessar.Iranand the Arab World[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3.
-
5[3]L.Carl Brown.Diplomacy in the Middle East[M].London:I.B.Tauris &Co Ltd,2001.
-
6[5]ShireenT.Hunter.ran After Khomeini[M].New York:Praeger,1992.
-
7[6]Eric Rouleau.Khomeini's Iran[J].FOREIGN AFFAIRS,1980,(Fall).
-
8[7]埃斯波西托.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9[8]Adam Tarock.The Superpower's Involvement in the Iran-Iraq War[M].Nova Science Publishers,1998.
-
10[9]Adam Tarock.Iran's Foreign Policy Since 1990:Pragmatism Supersedes Islamic Ideology[M].Nova Science Publishers,1999.
引证文献4
-
1范鸿达.霍梅尼时期的伊朗外交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14-19. 被引量:4
-
2邢文海,冀开运.霍梅尼的美国观管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1):57-63. 被引量:2
-
3冀开运,邢文海.伊朗波斯湾战略的多维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2):154-162. 被引量:4
-
4段鹏,王一淳.国际传播视阈下的“一带一路”意义建构与在地化接受——基于伊通社“丝路观”(1996—2022)的批判性话语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3):61-6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李秀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霍梅尼伊朗关系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163-167. 被引量:1
-
2马丽蓉.清真寺与霍梅尼革命及其影响:伊朗核问题新解[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3):8-18.
-
3韩继伟.从意识形态视角解读两伊战争爆发之根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31-36.
-
4范鸿达.中国在伊朗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政治环境与因应[J].西亚非洲,2016(2):49-64. 被引量:11
-
5邵玉琢,罗林.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海湾地区安全形势:分析与评估[J].外国问题研究,2020(1):78-90.
-
6母仕洪.20世纪70年代伊朗的波斯湾政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1(2):61-68.
-
7李昕.伊朗政治发展视域下的石油国有化运动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4):250-256.
-
8冀开运,冉娟.伊朗巴列维国王美国观的演变及原因探析(1941-1979)[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1):37-46.
-
9张志安,李欣颖.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热点回顾与实践启示[J].对外传播,2023(12):8-12. 被引量:1
-
10史安斌,朱泓宇.2023年国际传播研究的新动向:基于三组关系的主题分析[J].当代传播,2024(1):14-21. 被引量:1
-
1黄小珊.都是文明“惹”的祸——从美伊战争看文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2004,13(8):42-45.
-
2王国平.太平天国政体与“神权政治”[J].史林,2002(4):43-48. 被引量:2
-
3陈安全.伊朗伊斯兰革命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5(1):72-75. 被引量:1
-
4王哲.霍梅尼与伊朗伊斯兰革命[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5(3):36-39.
-
5刘云.美国对中东政治伊斯兰政策的演变——从卡特到老布什[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5):54-59. 被引量:1
-
6杨军.充满悖论的以色列政治[J].西亚非洲,2000(2):40-45. 被引量:5
-
7马明良.伊斯兰教的普世价值[J].中国宗教,2004(12):34-35. 被引量:4
-
8袁灿兴.现代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人民的信任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29-30.
-
9申晓荣.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两伊战争的爆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317-317.
-
10华黎明.28年前,在伊朗感受“革命”[J].世界知识,2007(7):54-56.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