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唯实》
2002年第12期71-72,共2页
同被引文献10
-
1王刚.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规范[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4):79-81. 被引量:6
-
2潘从义.新时期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4(6):145-147. 被引量:12
-
3陈登科.高职院校班级动态管理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34):34-34. 被引量:7
-
4魏剑雄.着眼以人为本 全力构建和谐就业通道[J].就业与保障,2006(8):52-53. 被引量:4
-
5余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班级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6(5):79-82. 被引量:7
-
6潘从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7(6):41-45. 被引量:11
-
7顾飞宇.班集体建设操作系统初探[J].班主任,2008(1):6-8. 被引量:1
-
8常静,王绪海.班主任教研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8(4):64-67. 被引量:7
-
9陈乃铺.班级多层次管理模式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8(4):32-33. 被引量:1
-
10徐宁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3,0(1):25-25. 被引量:6
-
1李蔷.高师院校培养基础教育复合型人才机制构建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0):95-95. 被引量:1
-
2王建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机制[J].教育研究,2001,22(7):52-55. 被引量:13
-
3李巧林,郑治祥,王章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微[J].辽宁教育研究,2003(7):13-15. 被引量:24
-
4张才君.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J].人事管理,2003(201):47-47. 被引量:1
-
5王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2):69-70.
-
6冯海萍,彭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及其实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89-189. 被引量:1
-
7顾慕娴,邹再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2(7):179-182. 被引量:7
-
8刘笑菊.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2):44-46. 被引量:1
-
9韩昌跃,杨樱.构建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机制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6).
-
10韩昌跃,杨樱.构建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机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01-102.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