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1993年第8期30-31,共2页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同被引文献25
1 王刚,邱文慧.新型澄清池工艺与常规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比较[J] .甘肃科技,2004,20(7):84-86. 被引量:8
2 葛新.水厂脉冲澄清池排泥的自动控制[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5):32-34. 被引量:4
3 刘有来.水厂加速澄清池排泥设备与驱控系统的综合改造[J] .城镇供水,2004(4):5-9. 被引量:1
4 王乃忠.絮凝效果控制指标的选择[J] .中国给水排水,1989,5(6):38-40. 被引量:13
5 于水利,李圭白,孙景浩.高浊度水絮凝投药自控系统生产试验[J] .中国给水排水,1996,12(1):14-16. 被引量:7
6 谭万春,金同轨,梅胜,李冬梅.黄河高浊度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J] .人民黄河,2006,28(5):10-11. 被引量:3
7 张军,胡宝林,汪宏志.矿井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 .煤炭技术,2006,25(10):117-118. 被引量:3
8 温德飞,陈雷,曲红,王鹤立,李淑兰.高效混凝沉淀技术在澄清池改造中的应用[J] .辽宁化工,2007,36(3):181-183. 被引量:6
9 [4]Thompson M.A.Membrane filtration of high turbidity sources.Water Supply,2001,1 (5 ~ 6):325 ~ 330
10 [5]Gurusamy Annadurai,Sung S.S.Duu-Jong Lee.Simultaneous removal of turbidity and humic acid from high turbidity stormwater.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4,8(3~4):713 ~ 725
二级引证文献10
1 万巧玲,王良超.我国给水处理技术出厂水控浊措施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S2):167-172. 被引量:6
2 赵荣,张雅潇,蒋亦媛.高浊度原水处理投药条件的选择[J] .供水技术,2011,5(1):4-7. 被引量:1
3 赵荣,张建锋,王峰.高浊水处理投药方式的选择[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5):29-32. 被引量:1
4 真伟,高磊,骆重阳.高浊度黄河原水高效澄清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9):42-44. 被引量:2
5 张振京.聚丙烯酰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1):88-90. 被引量:5
6 代宇,孙庆业.聚丙烯酰胺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和氮转化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7):28-33. 被引量:2
7 张怡然,张剑锋,赵宇.原水高温高藻期强化集成工艺优化运行对比研究[J] .供水技术,2020,14(3):19-23.
8 袁静,拜旭东,李辉,袁傲迪.斜峪关水厂突发高浊度原水处理措施与效果研究[J] .供水技术,2022,16(4):39-43.
9 拜旭东,袁傲迪,李辉.斜峪关水厂突发高浊度来水处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 .陕西水利,2022(10):71-74. 被引量:1
10 魏俊起,时宝衡.引滦水混凝药剂投加优化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15,41(S1):32-34.
1 班云霄,杨庆,丁昀.低温低浊和高浊度黄河水在水旋澄清池中的处理机理研究[J] .净水技术,2007,26(2):10-12. 被引量:2
2 班云霄,杨惠君.水旋澄清池中悬浮层性能研究[J] .能源与环境,2008(3):153-154.
3 班云霄,张丽.水旋澄清池中悬浮层的特性[J] .甘肃科技,2003,19(2):10-10. 被引量:2
4 李德生.水旋澄清池悬浮层的自动监控与排泥[J] .水工业市场,2008,0(1):55-58.
5 张丽.水旋澄清池处理高浊度水的强化加药试验研究[J] .甘肃科技,2008,24(6):79-80.
6 董志龙,李德生,班云霄,于连群,王宝山.强化水旋澄清池技术处理高浊度黄河水的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3):6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