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之间——来自梁启超的科学价值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初,科学基础薄弱的中国与科学技术迅疾深入发展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在如何汲取科学并克服科学发展之弊的关系上,梁启超捐弃了“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这两种单向度的极端态度,在营造适宜科学发展的文化场域的同时,倡导情感、信仰与宗教护佑理性价值的必要性。其科学价值论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传统,强调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促进科学理性、道德情感与审美理想走向圆融。
作者
高策
姚雅欣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梁启超
科学万能
信仰
科学价值
知行合一
分类号
B25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1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A].葛懋春,蒋俊选编[A].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C].(以下简称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84.
2
乔治·萨顿 陈恒六译.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8.124-125.
3
.先秦政治思想史[A]..文选[C].,.405-406,406,399,404,407,403.
4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A]..文选[C].,.433,434-435.
5
.欧游心影录(节录)·科学万能之梦[A]..文选[C].,.260.263.
6
.人生观与科学[A]..文选[C].,.448.
7
.评非宗教同盟[A]..文选[C].,.372,376,371,376.
8
汪晖.无地彷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40.
9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A]..文选[C].,.315.322.
10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A]..文选[C].,.425.
共引文献
47
1
左新荣,姚丽琴,袁海强.
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科学活动的人文契合[J]
.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4-6.
被引量:1
2
张劼.
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97-100.
被引量:9
3
王晓勇.
科学精神与诺贝尔奖[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9):60-64.
被引量:28
4
陈其荣.
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22
5
王丛霞.
生态文化:科学与人文走向融合的文化[J]
.长白学刊,2005(4):103-105.
被引量:3
6
金泳向.
科学、技术与现代性悖论[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54-157.
被引量:1
7
曹智频.
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及其课群模式建构[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8):204-205.
8
项红专.
美国科学史教育特色——理解科学本质[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8):38-41.
被引量:9
9
孙显元.
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1-6.
被引量:2
10
何继业,张小飞.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及伦理风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3):149-15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0
1
丁伟志.
“中体西用”论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4(1):101-118.
被引量:43
2
陈昌曙.
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向技术的转化[J]
.哲学研究,1994(11):35-40.
被引量:16
3
朱发建.
梁启超“科学史学”观的形成及其反思[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69-73.
被引量:3
4
姚雅欣,高策.
从传统“格致”到现代“科学”:梁启超“科学”观念透视[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6):79-82.
被引量:3
5
路甬祥.
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的主题报告[J]
.企业科协,2005(9):7-11.
被引量:1
6
郑师渠.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9-59.
被引量:16
7
[英]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13.
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0
[美]乔治·萨顿 陈恒六 刘兵 仲维光 译.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2..
引证文献
4
1
鲍健强,张帆.
论近代科学启蒙先驱梁启超的科学思想[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5-50.
2
周位彬.
论梁启超科学观的文化价值[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31-35.
被引量:1
3
杨文定.
从观念、实体到关系的近代中国科学价值转移[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4):32-38.
4
王伟波,刘望秀,虞晓东.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学路径[J]
.青年文学家,2013,0(3X):178-17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建国,林艳永.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问卷的编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57-61.
2
杨晓,张杨阳.
论梁启超科学教育观的人文转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4):82-87.
被引量:4
3
李玮玮.
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J]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3(2):189-192.
被引量:1
1
刘建新.
生态价值观中的人文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
.湖北社会科学,2002(1):23-24.
被引量:3
2
梅森.卡什,谭丹燕.
从康德关于女性的观点看康德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差异[J]
.学习与探索,2009(2):27-36.
被引量:5
3
崔继新.
如何理解“空间转向”概念?——以阿尔都塞理论为视角[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4):19-24.
被引量:1
4
宛小平.
方东美与黑格尔哲学[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7.
5
张磊磊.
科玄论战中张君劢思想评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3):237-237.
6
范燕宁.
劳丹科学哲学观研究一瞥[J]
.哲学动态,1989(10):35-38.
7
杨晓明.
论梁启超的科学精神[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6):11-17.
被引量:5
8
柴文华.
论张君劢的科学观与人生观[J]
.贵州社会科学,2004(3):49-51.
被引量:5
9
王左峰.
梁启超后期哲学中的人格主义[J]
.哲学研究,1983(11):54-58.
被引量:1
10
连冬花.
“科玄论战”之社会因素分析——一个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分析与印证[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5):33-37.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