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2005年第2期31-32,共2页
Med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11
-
1卓惠敏.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2):81-82. 被引量:4
-
2张玉军,田野.IPv6协议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2(1):30-37. 被引量:17
-
3张立国.现代远程教育本质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1-12. 被引量:10
-
4李振,朱红星,夏金详.IPv6对IPv4的功能增强及安全性能的提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27(2):143-146. 被引量:2
-
5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5(02S):5-8. 被引量:70
-
6袁海洲,尤三伟.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J].中国数据通信,2005,7(1):58-61. 被引量:2
-
7高文祥,刘振中.IPv6安全体系结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3):68-70. 被引量:3
-
8成铭.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状况之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75-77. 被引量:4
-
9何鹏.基于IPv6的网络安全保障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安全,2007(3):38-39. 被引量:4
-
10徐丽编.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1宫丽宁.流媒体技术及IPv6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8X):6972-6972.
-
2王文.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料室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10S):157-158.
-
3王佳佳,黄鲁成.基于专利的IPv6技术商业前景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115-117.
-
4李向荣.中国广播网IPv6技术改造研究[J].中国广播,2013(5):42-45.
-
5李家强,曾迪忠.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出版,2007(2):30-32. 被引量:7
-
6张帆.拓展网络空间的新技术-IPv6初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40-41.
-
7数字媒体[J].中国报业,2012(7):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