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植物医生》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Plant Doctor
同被引文献7
-
1费惠新,苏庆龄,张孝羲.迁入种群和气候因子对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1995,22(3):193-197. 被引量:8
-
2陈仕高.佳多虫情测报灯对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诱集效应及其改进技术的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5):41-43. 被引量:11
-
3王翠花,包云轩,王建强,向勇,翟保平.2003年稻纵卷叶螟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机制分析[J].昆虫学报,2006,49(4):604-612. 被引量:33
-
4薛俊杰.灌水方式与水稻品种抗稻纵卷叶螟程度的关系[J]植物保护,1988(03).
-
5肖先醒.稻纵卷叶螟以二至三龄药杀为好[J]植物保护,1983(03).
-
6罗盛富,黄志农.稻纵卷叶螟生物学特性研究[J]昆虫知识,1983(01).
-
7于忠云,洪芳,吴春桃,孟宝国.抛秧稻纵卷叶螟综防配套措施的研究与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01(1):37-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
1陈仕高,谢雪梅,蒲正国,谯青春,刘春,肖晓华.稻纵卷叶螟近年重发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7,20(6):8-10. 被引量:1
-
2谢雪梅,肖晓华,刘春,谯青春,杨昌洪.2007年秀山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8,21(2):8-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
-
1刘芳,奚本贵,包善微,张桥,秦吉祥,石细敏,江涛,赵俊玲.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评价[J].植物保护,2009,35(5):139-144. 被引量:50
-
2陆永光,杨毓雄.从江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植物医生,2012,25(1):4-6.
-
1刘中滨,魏喜陆,史坚.三江平原腹地水稻低温冷害及防御措施[J].垦殖与稻作,1998(1):24-25. 被引量:3
-
2孔丽萍,关瑞峰,朱先国.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与预测预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4,35(5):25-27. 被引量:10
-
3李国刚.桂林市2006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广西植保,2008,21(1):36-38. 被引量:4
-
4朱亚萍.秀山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经验[J].重庆地政,2000(5):34-34.
-
5蔡慧娟,陈国权,蔡清权.氟虫腈·乙酰甲胺磷36%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29(8):30-31. 被引量:2
-
6李明.双季晚稻穗颈瘟的防治[J].安徽农业,2004(10):11-12. 被引量:1
-
7王晓娥,冯志峰,王国军,潘鹤梅,何忠军,张春辉,简红忠,邓根生,赵汉红.汉中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1):18-20. 被引量:4
-
8贾捷,王跃飞,贾军,王友恒,高阳华,易新民.柑桔红蜘蛛发生期及发生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中国南方果树,1996,25(1):7-9.
-
9邓立宏.建设四川坡地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当代生态农业,2006,15(1):8-10. 被引量:2
-
10陈仕高,谢雪梅,蒲正国,刘春,肖晓华,谯青春.秀山县水稻综试基地1代二化螟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6,19(5):9-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