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82-384,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参考文献27
1 张汉光.赤潮现象[J] .生物学通报,1999,34(3):8-9. 被引量:16
2 周成旭,严小军.赤潮生物的毒害机理与毒素生物化学研究[J] .海洋科学,2000,24(5):23-26. 被引量:8
3 浙江省动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动物志(软体动物)[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140-143.
4 Dkaichi T,Anderson DM.Toxic algal dlooms and red tides:a global perspective[J].Biol Emviron Sci Toxicol,1989,11-21.
5 符锡春 赵瑞生 等.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2,16(3):140-143.
6 王燕芳 周维善.石房蛤毒素[J].海洋科学,1994,(5):55-58.
7 Fozzard HA,Liqkind G.The guanidinium toxin binding site on the sodium channel[J].Jpn Heart J,1996,37:683.
8 Deng FH,Chao AH,Hung TT.Identification of tetrodotoxin and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in marine gastropods implicated in fbod poisoning[J].Fisheries science,1995,61(4):675-679.
9 徐景野,于梅,张思敏,楼丽波.织纹螺麻痹性毒素毒性监测与探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9,9(3):199-201. 被引量:30
10 野口玉雄.贝类毒素最新研究进展.食品卫生研究,1992,42(8):23-41.
二级参考文献9
1 华中师院.动物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 符锡春 赵瑞生 等.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2,16(3):140-143.
3 刘志诚 于守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93.
4 秦品章,朱夏娣.织纹螺毒性强弱与发生食物中毒关系的初步探讨[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4,6(4):58-61. 被引量:4
5 曹志强,丛培刚,丛培胜.合理调控课堂练习密度,有效提高课堂效果[J] .中国学校体育,2015,34(12):66-66. 被引量:3
6 吴宽宁.例说中学体育课堂提高练习密度对学练趣味性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及建议[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8):46-46. 被引量:4
7 袁赣涛.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不合理现象之研究[J] .运动,2018(11):83-84. 被引量:2
8 杨春霞.师范院校如何科学开设大学生减肥与健康教育课[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3):86-90. 被引量:4
9 周萍.中学体育课堂如何提高练习密度——以《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J] .青少年体育,2016(3):65-6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59
1 李冬梅.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 .区域治理,2018,0(36):68-68.
2 滕永青,孙娟,玉水雄.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J] .海洋与渔业,2006(12):11-13. 被引量:1
3 孙霞,王保栋,王修林,祝陈坚,韩秀荣.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要素[J] .海洋科学,2004,28(8):28-32. 被引量:33
4 孙迎春,陈杰,刘军,严建忠,刘宁,曹雅明,潘国伟,刘振林.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86-188. 被引量:3
5 彭靖,刘卓宝,张胜年.赤潮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 .上海预防医学,2000,12(9):403-404. 被引量:1
6 张才学.湛江港附近海域赤潮生物的种类调查[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6):28-31. 被引量:8
7 田锋,尹连庆.含磷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7):6-8. 被引量:35
8 Penelope Wang 何武平.ETF在美国[J] .大众理财顾问,2005(10):78-79.
9 徐景野,陈衡平,闫鹏,于梅,杨元斌.宁波市织纹螺毒素检测与毒性消长[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6):506-508. 被引量:4
10 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 .水产科学,2006,25(2):97-100.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66
1 施华宏,黄长江,于秀娟,朱四喜,张瑜斌.三种织纹螺性畸变的发展过程与雄性结构效应[J] .海洋科学,2004,28(9):36-41. 被引量:1
2 战文斌,刘洪明,王越.水产养殖病害及其药物控制与水产品安全[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758-760. 被引量:31
3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计融.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 .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被引量:332
4 李秋芬,徐怀恕.河豚毒素(TTX)及其微生物起源[J] .海洋通报,1994,13(4):86-91. 被引量:33
5 宋余凤,杨宝圣,施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措施[J] .中国水产,2005(3):24-26. 被引量:13
6 崔建洲,宫庆礼,顾谦群,申雪艳.一种高效制备河豚毒素(TTX)方法的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5,15(4):89-94. 被引量:12
7 蒋高中.发展健康养殖技术 确保水产品安全 [J] .中国水产,2005(5):66-68. 被引量:12
8 李宝泉,李新正,于海燕,王洪法,王金宝,徐凤山,张宝琳.胶州湾底栖软体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与湖沼,2005,36(3):193-198. 被引量:65
9 林祥田,张明生,王志坚,张元瑛.连云港海州湾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3):243-246. 被引量:19
10 林祥田,张明生,张元瑛,王志坚,孙雪峰,邢军,庞中全.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J] .江苏预防医学,2005,16(2):5-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5
1 杨收平.急性织纹螺中毒75例分析[J] .临床荟萃,2007,22(18).
2 张雷,郁昂,于杰.两种织纹螺对TTX和PSP摄食转移的初步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A01):124-126. 被引量:3
3 于瑞敏.水产品的主要卫生学问题[J] .职业与健康,2008,24(4):374-376. 被引量:8
4 黄宗锈,林健,陈冠敏,林蔚.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法检测中位数法与均数法差异性比较[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2):369-370. 被引量:7
5 叶鹿鸣,张立军.织纹螺毒素的液相色谱法测定[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7):1341-1343. 被引量:4
6 罗璇,于仁成,王晓杰,李钧,周名江.福建沿海部分地区织纹螺毒性消长及毒素成分分析[J] .水产学报,2008,32(4):636-643. 被引量:11
7 苏捷,张农,刘海新,李庐峰.织纹螺的毒素成分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3):376-380. 被引量:3
8 孙月娥,李超,王卫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21):493-498. 被引量:47
9 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刘建军.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4):779-781. 被引量:8
10 徐景野,许国章,叶鹿鸣,秦品章,胡丹标,闫鹏,金春光,于梅.宁波地区织纹螺毒性特征探索研究[J] .卫生研究,2010,39(4):494-49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10
1 陈锦钟,洪舒萍,张锦宏,蔡茂荣,林艺鸿.一起食用泥螺引起的疑似贝类毒素中毒暴发事件调查[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8):1231-1234. 被引量:1
2 赵宇哲,裴兆斌,孙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其合法性标签法律责任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434-439. 被引量:2
3 张学荣,冯波.智能连续生产模式在保健品行业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4):1296-1302. 被引量:1
4 钱蓓蕾,徐捷,王媛,沈晓盛,顾润润.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其评价[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2):89-92. 被引量:6
5 余新天,黄海燕,付英斌,文浩辉,刘寅子,黄薇,刘建军.贝类毒素昆明种小鼠生物测定法建立[J]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5):590-591. 被引量:1
6 孙月娥,李超,王卫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21):493-498. 被引量:47
7 麦哲恒,王立斌,朱海明,辜少虹,曲亚斌.2009年广州市与江门市餐饮业生食类水产蓄养箱养殖水微生物污染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2):1211-1212.
8 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刘建军.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4):779-781. 被引量:8
9 林中,童玉贵,方光伟,黄萍,程群,林碧芬,蔡尚雄.织纹螺中生物毒素监控及预警模式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053-1055.
10 蔡秋凤,张凌晶,孙乐常,张农,苏文金,曹敏杰.毒性与无毒性织纹螺肌肉蛋白的差异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4):279-283. 被引量:1
1 郭欢.芦苇中活性物质对有毒藻类抑制作用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9):234-235. 被引量:7
2 张忠华,胡刚,梁士楚.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保护及生态价值[J] .生物学通报,2006,41(4):9-11. 被引量:44
3 蔡毅.青蒿素有太多传奇[J] .东西南北,2015,0(23):77-77.
4 于梅,楼丽波,徐景野,张思敏.织纹螺毒性与地理环境相关性初探[J]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6):501-501.
5 刘黎,刘德华,王树芝.青蒿研究概况[J] .农村农业农民,2008(3):56-58. 被引量:1
6 美延.发现胰岛素的故事[J] .初中生必读,2009(11):37-38.
7 为什么蚊子叮你不叮他?[J] .大自然探索,2013(10):9-9.
8 齐雨藻,洪英.全球有毒藻类水华急剧增长[J] .国际学术动态,1992(4):13-14.
9 河野修己.靠特效药走向世界的日本化学研究公司[J] .生物产业技术,2011(2):15-17.
10 尹绍武,颜亨梅,许芳.金宝螺营养成份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1999,23(6):744-746.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