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般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良性的临床过程, 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与急性心肌缺血或Brugada综合征有相似之处, 是由于心内膜动作电位穹隆变小(即Ⅰ相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及相关离子流影响动作电位的 1, 2期 ), 导致平台期心内膜、心外膜之间存在透壁电位差, 当这种电位差较小, 心外膜动作电位缩短较均匀或缩短不十分明显, 心肌复极方向仍然是由心外膜向心内膜, 只产生心电图J点抬高, 伴或不伴ST段抬高, 但T波是直立。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如局部心肌缺血、药物作用、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 导致心外膜动作电位部分明显缩短, 部分明显延长, 甚至长于心内膜动作电位时限, 使心肌复极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复极, 产生J点明显增大, ST段抬高且伴T波倒置。由于心外膜与心内膜之间动作电位时限发生明显变化, 形成心外膜复极离散和不应期离散, 即形成 2相折返的病理生理基础, 平时临床上良性的早期复极这时可以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本期陈玉珍等医师报道 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发生猝死就是一个例证。但是这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是否为 1例Brugada综合征的变异,就此文提供的资料尚无证据,其一平时心电图不是Brugada综合征典型的ST段抬高呈穹隆状(下斜形),伴T波倒置的表现。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3-54,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