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环境 新挑战——短信文化下青少年社会化的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手机短信的流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几点消极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并就如何限制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作者
张叶云
程利国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Science of Social Psychology
关键词
短信文化
社会化
青少年
负面影响
新挑战
新环境
消极影响
对策和建议
手机短信
产生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姚俊,张丽.
网络同辈群体: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J]
.青年探索,2004(2):31-35.
被引量:8
2
王立科.
城市精神、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J]
.当代青年研究,2003(4):41-44.
被引量:11
3
郜键.
青年人际交往的新景观——谈手机短信在人际沟通中的矛盾性[J]
.当代青年研究,2003(1):32-36.
被引量:12
4
匡促联.
青年网络生活的道德支撑[J]
.当代青年研究,2002(4):8-10.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榕清.
中国“新人类”与互联网[J]
.中国青年研究,2000(2):26-28.
被引量:11
2
屈勇.
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J]
.社会,2000,20(7):38-39.
被引量:12
3
王卫.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J]
.青年研究,1999(12):10-14.
被引量:71
4
马志政.
论文化环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71-79.
被引量:21
5
张彬,庞涛.
网络生存与社会控制[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5):72-77.
被引量:13
6
哈贝马斯 刘北成 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7、3、5页.
7
C·J·杜卡斯.《艺术哲学新论》第222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8
[俄罗斯]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的体认》,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共引文献
42
1
陈翠云.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3):73-73.
被引量:3
2
杨云鹏.
对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大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25-26.
被引量:1
3
陈少松.
手机短信和大学生教育的冲突与制衡[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4):121-123.
被引量:7
4
李建华.
短信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遏制对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5):99-102.
被引量:5
5
陈诗军,孙丽.
大学生双休日活动调查与社会原因分析[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37-40.
被引量:1
6
于光辉.
大学生网上交际行为的调查与原因探析[J]
.青少年研究,2005,5(2):11-12.
被引量:2
7
林琼斌.
青年经济生活意识的社会化选择[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149-151.
8
张明平.
时尚与冲突——大学生“手机短信”现象的调查和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149-151.
被引量:5
9
魏巍.
手机短信祝福语的传播及特征[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71-73.
被引量:1
10
张志华,方仪.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J]
.学海,2005(6):94-9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
1
张丽.
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49-51.
被引量:9
2
农冬云.
手机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50-52.
被引量:6
3
丁园园,姚本先.
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64-6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汤恩慧.
手机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07):195-195.
1
黄交军,余义兵.
短信文化及其影响剖析[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70-72.
被引量:1
2
张雪梅,于海.
短信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分析[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3):42-42.
3
陶雪玉.
论短信的基本文化功能[J]
.东南传播,2008(11):150-151.
4
陈西峰,付红妹.
触目横斜千万朵——短信文化概述[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4):1-4.
5
谈娅,蒲建彬.
“短信文化”的产生、作用和挑战[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5):89-92.
6
陈文敏.
短信文化与传播诉求[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83-86.
被引量:1
7
蒋晓丽.
从“第五媒体”到后现代文化——中国学者研究视域中的“手机短信”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36-139.
被引量:6
8
丁玲.
解析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及其文化意义[J]
.法制与经济,2007,16(02X):110-110.
9
王星辉,杜志丽.
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效果的哲学思考[J]
.未来英才,2014,0(10):202-203.
10
王莉蕾.
短信文化的文本特点:形式大于内容的大众传播[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45-47.
被引量:1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