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
被引量:188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9-406,共18页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参考文献11
-
1单文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1998(5):65-69. 被引量:5
-
2赵相林.中国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J].法学家,1998(5):102-105. 被引量:8
-
3王果纯,刘毅斐.论法学教育与依法治国的实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6):43-48. 被引量:1
-
4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10(2):116-144. 被引量:134
-
5李红云.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外法学,1996,8(2):52-54. 被引量:6
-
6王秀梅,薛峰,周加海.共创中美法学教育未来(下)[J].法学家,1998(6):81-107. 被引量:11
-
7李贵连.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法学[J].中外法学,1997,9(2):1-13. 被引量:24
-
8武树臣.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J].中外法学,1996,8(2):47-49. 被引量:4
-
9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J].中外法学,1998,10(4):1-12. 被引量:24
-
10曾宪义.中国的法学教育体制及改革[J].法学家,1998(5):97-10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16
-
1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10(2):116-144. 被引量:134
-
2武树臣.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J].中外法学,1996,8(2):47-49. 被引量:4
-
3梁治平.法学盛衰说[J].比较法研究,1993,7(1):100-102. 被引量:10
-
4孙东东.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法学本科教育课程结构之我见[J].中外法学,1995,7(4):42-44. 被引量:3
-
5(美)伯尔曼(Berman,HaroldJ.)著,贺卫方等.法律与革命[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6[英]梅因,H·S 著,沈景一.古代法[M]商务印书馆,1959.
-
7(英)A.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
-
8(美)伯纳德·施瓦茨(BernardSchwartz)著,王军等.美国法律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
-
9李铁等撰,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群众出版社,1991.
-
10(法)拉格特(Laguette,S.-P.),(英)拉登(Latham,P.)著,陈庚生等.西欧国家的律师制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272
-
1张文波.道德修辞消亡史:以T市中院1978—1998年刑事判决书为例[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9(2):3-22.
-
2罗有成.新中国法律作用研究:变化与成长[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8-15.
-
3胡德胜.条约一般概念的定义——基于教材的法学教学视角分析[J].河北法学,2024,42(9):69-90.
-
4王进文.理想法学教育与良善法律人之治——批判、比较、建构[J].中国法律评论,2014(1):210-223. 被引量:2
-
5魏建新.法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法律实践中的教育[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4):3-18. 被引量:1
-
6彭浩晟,吴泽勇.法官独立的具体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2-14.
-
7孙育玮.中国法哲学的现实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22-28. 被引量:1
-
8郑朝晖.独立审计准则:魔鬼抑或天使[J].财会月刊(合订本),2001(22):8-10. 被引量:3
-
9张利宾.关于中国法学教育的一些思考[J].研究生法学,2009(2):83-97. 被引量:9
-
10肖永平.美国的法律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6):88-9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750
-
1谢伟.论从卓越法律人才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转变[J].社会科学家,2019,34(10):116-120. 被引量:14
-
2刘坤轮.为什么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J].人民法治,2019(24):86-89. 被引量:10
-
3徐显明.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J].中国法律评论,2014(3):1-5. 被引量:31
-
4张惠芳.关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兼谈对美国“法律诊所式教育”的借鉴[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3):88-90. 被引量:10
-
5黄曦.法律诊所教育——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的双赢之路[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S1):82-85. 被引量:7
-
6隋晶秋,黄芳.法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21-123. 被引量:13
-
7孙笑侠.作为职业知识体系的法学——迈向规范科学意义上的法学[J].现代法学,2007,29(4):62-65. 被引量:12
-
8黎赟.法律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法律教育的定位与目标[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5):66-68. 被引量:5
-
9周一平,周郴保.论新时期法学教育的改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5):81-88. 被引量:15
-
10周标龙.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的互动[J].教育探索,2008(5):38-3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88
-
1魏建新.法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法律实践中的教育[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4):3-18. 被引量:1
-
2张雪菲,张玉敏,王宝娜.浅谈法学教育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58-59.
-
3叶晓彬.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法学教育[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S1):144-146.
-
4游训龙,唐全民.对建立中国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88-90. 被引量:3
-
5马俊峰.真正的政治:回答一种生活方式——古典政治哲学的复兴及其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57-58. 被引量:1
-
6王晨光,陈建民.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J].法学,2001(7):3-7. 被引量:176
-
7韦志明,谢尚果.再论实践性法学教学[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68-72. 被引量:1
-
8韩东.诉讼法教学应用模拟法庭之探析[J].社科纵横,2007,22(11):80-82. 被引量:4
-
9李勇.高职刑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80-80.
-
10邓佑文,宛锦春.诊所式法学教学方法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71-7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292
-
1杨大可.法学教育的德国经验:发展、革新与启示[J].中德法学论坛,2020(2):137-151. 被引量:1
-
2马晓龙,王嘉伟,易骁耀.依托模拟法庭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20-126.
-
3赵炳昊.金融科技给法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4,37(3):51-53.
-
4刘树桥.高职教育理论视域下我国高职法律教育的思考[J].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0(2):63-69. 被引量:4
-
5黄维娜.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校企合作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20(2):35-38. 被引量:1
-
6刘勇.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的互动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21(5):92-94.
-
7成功.“以德为先”:法学教育目标的重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3):43-46. 被引量:1
-
8张淇.论新时代我国法学教育的完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J].世纪桥,2023(8):41-43.
-
9陈杰.翻转学习模式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2(24):94-97. 被引量:2
-
10邓薇.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双师型”导师制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11):113-114. 被引量:1
-
1李树林.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折射治国方略新提升[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6):20-21.
-
2王宜秋.论学习邓小平理论与总结历史经验[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1(5):29-32.
-
3于伟平.以优良的作风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智富时代,2015,0(11X):155-155.
-
4敬告读者[J].北方经济(内蒙),1993(1):1-1.
-
5王莉.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J].中国市场,2010(26):95-96.
-
6叶小文.对30年改革开放的最好纪念[J].中国宗教,2008(10):7-7.
-
7史晓宁.关于对越南共产党现状的认识[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5,0(3):86-86.
-
8张辉,丰雷.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述评[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46-48.
-
9肖红.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政治纲领[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7(12):1-2.
-
10施友佃,赵厚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J].福州党校学报,1994(3):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