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9,共3页
China Youth Study
同被引文献79
-
1刘学伶,白仲航,毕宏亮.素质教育观下的大学生综合测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2(2):13-16. 被引量:14
-
2荣长海.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1-5. 被引量:1
-
3齐景嘉.高职高专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4(3):51-52. 被引量:33
-
4汪道远,蔡永祥,戎志銮,周丽萍.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病人认证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构想[J].医学与社会,2004,17(4):59-60. 被引量:4
-
5贺华,李彦鹏.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大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估[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98-101. 被引量:6
-
6彭美云,李素贞,蒋汉桥,黄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与结论[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6):31-34. 被引量:9
-
7罗秋兰,陈有禄.学分制下学分绩点度量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6):48-52. 被引量:29
-
8诸峰,陈凌,李忠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6):32-34. 被引量:44
-
9刘国华,王文锋,李玉剑,徐启达.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探析[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5):109-112. 被引量:9
-
10李勤,王宗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B):116-11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26
-
1肖洪学.关于全日制自学考试素质测评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06,4(16):96-97.
-
2王莉.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29):43-44. 被引量:8
-
3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9):129-130. 被引量:15
-
4刘刚.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策略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4):46-48. 被引量:1
-
5韩景新,郝伊明,秦建国.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158-159. 被引量:1
-
6吕军城,陈景武.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现状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50-51. 被引量:7
-
7熊懿.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9(29):183-184. 被引量:7
-
8韩景新,李小双.大学生素质教育数字化测评及测评信息的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7):143-143.
-
9韩景新,李小双.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75-78.
-
10陈国梁,张稷锋,梁金玉,曹科岩.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6):84-8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9
-
1王丹.当前高校大学生素质考核体系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26(6):84-86. 被引量:1
-
2于琳琳,纪羽宁.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之我见[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34-37. 被引量:10
-
3陈益民.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几点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33-34. 被引量:2
-
4熊懿.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9(29):183-184. 被引量:7
-
5耿冬梅,谭巍,汪晓凡.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8-39. 被引量:2
-
6何晓月.学科知识与人文素质的整合[J].科技资讯,2011,9(3):161-162.
-
7荣根祥,尹清欣,刘静雯.大学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93-95. 被引量:1
-
8马国荣,滕小艳.论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中南大学文学院实践基地为例[J].管理观察,2011(11):106-108. 被引量:1
-
9张敏姝.努力完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关于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探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31-35. 被引量:2
-
10王先元,裴玉娟,熊志翔.大学生综合测评中的几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1(18):214-215.
-
1谢长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0(13):11-11.
-
2刘继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研究[J].职业时空,2011,7(8):1-3. 被引量:4
-
3代飚.勤工助学的真谛在于勤[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5(4):16-17.
-
4吴宁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调查与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1-3. 被引量:3
-
5吕军城,陈景武.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研究现状及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4):555-556. 被引量:22
-
6杜晶波,都巍.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6):106-109. 被引量:3
-
7沈易佳.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关问题探索[J].科教导刊,2015(4):162-163. 被引量:2
-
8杨波,王静.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2015,0(2):276-276.
-
9侯慧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探索[J].北京高等教育,2000(Z1):61-62. 被引量:1
-
10康勇,林秀英,张霜.在教学中建立监控激励机制[J].设计艺术研究,1997(1):105-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