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
被引量:
37
Direction Change of Knowledge View of Curriculum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Refor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对新课程批评者关于"轻视知识"评论的立论基点——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的命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观、课程观、课程知识价值观转向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中应确立的课程知识观。
作者
郭元祥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20,共6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课程知识观
课程背景
转向
教学理论研究
知识价值观
改革实践
基本特征
课程观
批评者
新课程
教学观
命题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919
同被引文献
292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372
参考文献
18
1
张华 石伟平 等.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
2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7,2,28.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4
赵汀阳.
知识,命运和幸福[J]
.哲学研究,2001(8):36-41.
被引量:108
5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6
6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169.
7
Young, M. F. (1971), Knowledge and Control : New Directions for Sociology of Education.
8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课程”条[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9
Eisner, E. W. & Vallanee, (1974) E., Five Conceptions of Curriculun. Conflieting Coneeptions of Currieulium,6.
10
Hirst,P. H. ( 1971 ). Knowledge and the Curriculum, 47.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王策三.
迫切的要求和长期任务:提高教育质量[J]
.教育学术月刊,1999(3):2-8.
被引量:5
2
叶秀山.
哲学还会有什么新问题?[J]
.哲学研究,2000(9):28-36.
被引量:8
3
黄叶.
心事哲学的意境和思想高度[J]
.读书,2001(7):121-121.
被引量:2
4
周南照.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J]
.书摘,2003(11):88-91.
被引量:7
5
[美]阿普尔.国家权力和法定知识的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2).
6
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7
.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8
瞿葆奎.四十年学术争鸣大系.教育学[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9
Eisner ,E. W.& Valance ,E..Five Conceptions of Curriculum. Conflicting Conceptions of Curriculum,1974, p. 6.
10
Hirst. P. H. , Knowledge and the Curriculum,1974, p, 47.
共引文献
919
1
胡百精.
重返基源问题:中国传播思想史的知识建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4):118-130.
被引量:13
2
王明娣.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及实现策略——知识的定位与价值转向视角[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1-68.
被引量:29
3
邢晔.
理想学校的“九Ⅰ”向度[J]
.教育视界,2021(22):9-13.
4
岳红利,赵静,程岭.
论知识结构化的生成理路[J]
.课程教学研究,2023(11):4-11.
5
陈雯婧.
乡村教师课程观再塑的困境及其消解[J]
.课程教学研究,2021(6):17-22.
6
张燕,孟凡丽.
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交互融合:走向深入的学习参与及其实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53-58.
被引量:5
7
孙翠莲,钱秀清,刘志成,张宽.
面向医工类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7):13-14.
8
刘艳.
试论走向“生存论”的教学[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3):25-27.
被引量:1
9
丁文中.
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156-157.
被引量:3
10
谢春艳.
论农村学校教师的智能结构[J]
.农业考古,2005(5):300-302.
同被引文献
292
1
胡玉华.
芬兰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框架及实施[J]
.教学与管理,2020,0(1):80-82.
被引量:3
2
孙晓天.
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J]
.人民教育,2004(5).
被引量:12
3
郭文霞,南钢.
论课程理解中的主体合作[J]
.当代教育科学,2009(4):20-23.
被引量:4
4
容中逵,刘要悟.
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J]
.现代教育论丛,2004(5):34-37.
被引量:10
5
叶增编.
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95-98.
被引量:11
6
付东明,方晓华.
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94-102.
被引量:14
7
叶澜.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6(3):83-98.
被引量:74
8
高文.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
.全球教育展望,1999,29(4):10-14.
被引量:118
9
兰英.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当今我国的教育发展观[J]
.外国教育研究,1999(2):9-13.
被引量:17
10
钟启泉.
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J]
.全球教育展望,1996,26(2):6-13.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7
1
邓素文.
兴趣与价值——试析教育领域知识价值的基本涵义[J]
.现代教育论丛,2007(5):11-14.
2
刘泓蔚.
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和谐课堂”[J]
.潍坊学院学报,2006,6(4):155-156.
被引量:8
3
高细媛,汪拥军.
对化学新课程中知识教学的再认识[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6):6-8.
4
潘孝泉.
发展性评价视阈下学生外语主体能力之培养[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5):67-68.
被引量:1
5
施平.
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对教学单元的重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3):18-21.
被引量:9
6
刘钊,孙飞飞.
理念与设计:后现代知识语境中的学生作业[J]
.基础教育,2010,7(7):34-37.
被引量:1
7
姚林群,郭元祥.
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31(5):12-17.
被引量:202
8
赵荷花.
人知融生互动——论课程知识观的应然走向[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6):43-49.
被引量:5
9
张永祥,李炜.
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知识观研究述评[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6):7-11.
被引量:1
10
宋珊.
新时期我国体育教师哲学素养修炼研究[J]
.科技视界,2012(32):50-50.
二级引证文献
372
1
葛娇娇,许晨晨.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健美操模块教学设计思路[J]
.体育视野,2022(19):49-52.
被引量:2
2
田书琴.
概念教学:经营数学学科活动的“必修功”[J]
.试题与研究,2021(4):174-175.
3
贾文菲.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9):22-22.
被引量:1
4
雷慧清,陶荣.
指向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策略之四重维度——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J]
.历史教学问题,2022(2):152-160.
被引量:2
5
李育隆,韩灿,董苯思.
工程热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J]
.科教导刊,2023(25):57-59.
被引量:1
6
陈齐荣,邹雯.
深度教学研究综述的启示[J]
.教育观察,2020(47):31-33.
被引量:3
7
王婷.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J]
.教育观察,2020(43):113-115.
被引量:4
8
谢志友.
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70-73.
被引量:5
9
刘路,魏源.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深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2-96.
被引量:2
10
王开,汪滢.
智能时代“因材施教”的回归与超越——基于教学范式变革的历史考察[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114-122.
被引量:6
1
贾玉红.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如何进行转变[J]
.电子制作,2014,22(4X):204-204.
2
华年.
强化课程意识,促进教学的有效性[J]
.艺术教育,2013(10):34-35.
被引量:1
3
栾雪梅.
从课程知识观的转变看阅读教学观的变化[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5):24-26.
4
李文生.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反思[J]
.学苑教育,2016,0(18):53-53.
5
查静.
高职微课程研究意义及设计理论依据综述[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169-170.
被引量:2
6
刘红星,王青.
语文课程知识观要实现四个转向[J]
.当代教育科学,2004(22):28-28.
被引量:1
7
姚朱斌,洪秀满.
数学新课程知识观与传统课程知识观的比较[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8(11):1-2.
8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61-65.
被引量:26
9
夏正江.
果真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2):11-19.
被引量:7
10
马奔腾.
教育改革破题之三:厘清观念[J]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4(8):117-117.
全球教育展望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