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香菇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28个香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和孢子单核体的交配 型比例.结果表明,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交配型不呈预期的1:1之比的有17个,占总数 的60.71%;孢子单核体的4种交配型不呈预期的1:1:1:1之比,占总数的47.06%.在两类交 配型偏分离中,野生菌株的偏离程度均低于栽培菌株;正反亲本结实结果显示,无论在双核菌丝 体所产生的F1代担孢子中,还是在由其F1代重组型担孢子配制而成的双核菌丝体所产生的F2代 担孢子中,均以与相应双核菌丝体交配型相同的两种亲本型担孢子数量居多.在双-单杂交中,当 受体交配型不同时,供体先导核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表明供体的核迁移既受B因子控制,也 与细胞质有关.杂交双核体裂解后受体核比例显著偏多,表明细胞质中存在着与核选择有关的因 子.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170024)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批准号:20020504021)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林芳灿,张树庭.中国香菇栽培菌株不亲和性因子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5):459-466. 被引量:42
  • 2林芳灿 杨新美.遗传育种技术.食用菌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31-132.
  • 3孙厚铿 孙慧明 等.用酯酶同工酶检测香菇杂种[J].中国食用菌,1986,2:7-8.
  • 4徐建平,江苏食用菌,1989年,1期,26页
  • 5刘化民,食用菌,1984年,4卷,39页
  • 6张树庭,J Chi Soc Horcul Sci,1975年,21卷,6期,261页
  • 7张树庭,Bot Bull Aead Sin,1969年,10卷,75页
  • 8食用菌研究法,1998年,131页
  • 9张树庭,蕈菌遗传与育种,1997年,85页
  • 10Miles P C,ASEAN Food J,1986年,2卷,3页

共引文献80

同被引文献230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1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