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建设的三个层面:人性、信仰、哲学信仰 被引量:8

Three Stratums of Moral Construction:Humanity, Belief and Philosophical Belief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是对人现存性的内在超越。具有现实性的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的统一体。人性于道德有本源意义。人的三重属性是进行低、中、高三层次道德建设的客观根据。根据人性明确道德建设的层次、内容和理由等是道德建设的第一层面。道德建设是在与人性的幽暗面作斗争。因此,仅仅靠认清人性,用以颁布道德律令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必须借助于既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信仰。信仰为解决应然与实然这一道德的根本矛盾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担保,具有本体的价值。将信仰重构作为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是道德建设的第二层面。凡是道德的必是信仰的,但是并非任何信仰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依助的对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华融为一体的哲学信仰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是道德建设的第三层面。 Humanity has the original significance in contrast with morality. Contents and reasons are the first stratum. Moral construction works in the shade of humanity, so only depending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ity and rules is not enough. The reforming of belief is the second stratum. Any morality must have belief, but not all beliefs can become the objects of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The third stratum i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belief from the distillations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Chinese philosophy is the spiritual and theoretical base for moral construction.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7,共6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人性 道德建设 信仰 信仰重构 哲学信仰 humanity moral construction belief belief reforming philosophical belief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0..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6.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7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 9考夫曼.存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46.
  • 10爱德华·傅克斯.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37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