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7,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7
-
1潘颂德.试论鲁迅杂文的体式[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7(1):80-87. 被引量:3
-
2.《鲁迅杂文全集》[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74页.
-
3熊广平.试论鲁迅杂文的讽刺技法[J].唐山学院学报,2002,15(1):74-80. 被引量:2
-
4曹石珠.鲁迅作品中的“添加标点”[J].修辞学习,2000(5):69-70. 被引量:2
-
5.《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三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版..
-
6.《茅盾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版(21卷).第526页.
-
7刘梅.《鲁迅杂文中的艺术特色》[J].《学术交流》,1997,.
二级参考文献1
-
1胡谵校订.《鲁迅作品全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5年8月第l版.
共引文献15
-
1孔焕周.论老舍抗战时期的话剧创作[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5):33-40. 被引量:1
-
2胡兆铮.水的赞歌——鲁迅小说《铸剑》新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1(5):69-70.
-
3李宗刚.从知遇之恩到精神资源——重新解读《藤野先生》[J].鲁迅研究月刊,2005(7):19-24. 被引量:6
-
4焦金雷,刘凤玲.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J].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5-7.
-
5赵献涛.鲁迅的杂文与杂学[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14-17. 被引量:3
-
6刘骥鹏.郁结与释放--从作者的人生困境与心理语境中把握《野草》意蕴[J].鲁迅研究月刊,2008(5):20-31. 被引量:9
-
7陈伟华.1907:思想家鲁迅的成熟[J].鲁迅研究月刊,2008(11):29-34. 被引量:1
-
8陈兵.《斯托凯与其同党》对英国公学小说理念的颠覆与认同[J].外国文学,2009(3):62-68.
-
9刘骥鹏.论左翼启蒙派作家的现实关怀[J].中州学刊,2009(6):215-220. 被引量:3
-
10陈伟华.中国小说叙事时间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J].鲁迅研究月刊,2010(2):16-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4
-
1孙可为.新时期重温鲁迅对方言的研究与运用[J].绍兴鲁迅研究,2021(1):112-119. 被引量:1
-
2郭海军,孙宗胜,康相坤.现代传媒与鲁迅杂文[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6):29-31. 被引量:4
-
3徐时仪.略论现代汉语的渊源和形成[J].南开语言学刊,2008(1):128-139. 被引量:8
-
4罗淑芳.谈谈鲁迅杂文中词语与句子的变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4(1):48-50. 被引量:1
-
5郭海军.从“杂感”到“杂文”——鲁迅杂文的文体辨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2):16-19. 被引量:1
-
6刘泰隆.略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68-74. 被引量:1
-
7郜元宝.“胡适之体”和“鲁迅风”[J].文学评论,1998(1):63-72. 被引量:16
-
8孙疏影.鲁迅杂文的冷峻风格[J].湖北社会科学,1998(3):15-16. 被引量:1
-
9郭海军.史笔与诗情——鲁迅杂文艺术本质论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54-56. 被引量:1
-
10张祖武.艾迪生的小品与鲁迅的杂文[J].外国文学,1999(1):78-79. 被引量:1
-
1焦金雷,刘凤玲.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J].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5-7.
-
2李真.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的特点及语言表达模式[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9):39-42.
-
3郭彦平.鲁迅杂文中成语的特殊修辞作用[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2):165-166.
-
4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25(6):33-36. 被引量:163
-
5祝克懿.政论语体向文艺语体的交叉渗透——论“样板戏”中毛主席语录的引用[J].修辞学习,2001(6):3-4. 被引量:2
-
6刘圣美.辞书语体风格在字典中的应用——以《多功能》和《汉语林》为例[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4):20-21.
-
7潘永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杂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成功,2013(5):77-77.
-
8赵献涛.鲁迅杂文外来词之管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2):168-174. 被引量:1
-
9郭鹏.女性言语特点的成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7):224-226.
-
10徐渊.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文体三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6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