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8-380,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参考文献8
1 覃秀川,张宇辉.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20(3):105-108. 被引量:19
2 关瑜,张梦玺,袁洪,杨侃,杨季,王建刚.冠心病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浓度关系的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6):325-328. 被引量:21
3 安靓,李进.细胞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粘附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8,6(3):233-236. 被引量:5
4 惠汝太.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 .中国循环杂志,2000,15(5):259-260. 被引量:50
5 刘海波,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吴永健,陈在嘉.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J] .中国循环杂志,2000,15(5):264-265. 被引量:33
6 李建军.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J] .中国循环杂志,1999,14(5):319-320. 被引量:26
7 原田和昌 他,任常陵.血中CRP测定在冠脉疾病二次预防中的意义[J]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7):322-323. 被引量:13
8 谈红,潘其兴,张梅,张娣,王世华,高月花,赵迎春.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J] .中国循环杂志,2000,15(5):266-26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9
1 刘海波,高润霖,陈在嘉,姚康宝,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徐义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血栓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1994,9(10):580-582. 被引量:2
2 刘海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及预防研究概况[J] .中国循环杂志,1994,9(12):754-757. 被引量:3
3 安靓,李进.单核细胞的血管壁募集[J]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2):121-126. 被引量:1
4 刘海波,高润霖,陈在嘉,姚康宝,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徐义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J] .中国循环杂志,1996,11(1):3-5. 被引量:32
5 安靓,李进,黄剑,刘小蓉.冠心病人单个核白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表达[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4(1):12-15. 被引量:8
6 Li H,J Clin Invest,1995年,95卷,122页
7 Hatanaka K,Pathol Int,1995年,45卷,635页
8 Wu G X,Haemostasis,1993年,23卷,121页
9 Zoltan Szekanecz,Manisha R. Shah,William H. Pearce,Alisa E. Koch. Human atherosclero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produce interleukin (IL)-6 and interferon-gamma but not IL-2 and IL-4: The possible role for IL-6 and interferon-gamma in vascular inflammation[J] 1994,Agents and Actions(3-4):159~162
共引文献152
1 丁灵芝,史卫国.血清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 .山东医药,2002,42(34).
2 张熙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J] .黑龙江医学,2013,37(11):1048-1050. 被引量:1
3 樊蕾蕾,杨祖青,丁玮.C-反应蛋白检测在临床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7(4):237-239. 被引量:3
4 齐晓勇,谷剑,李树仁,李俊勇,党义,王天红,张建清,李英肖,靳福昌,郜利会.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变化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6):334-336. 被引量:7
5 杨徐杭,汶医宁,魏敏慧,严惠芳,郭小青,韩丽萍,殷鑫.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49-1650. 被引量:25
6 任玮,申延伟,左丽.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4与IFN-γ水平的变化[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4):310-312. 被引量:1
7 宋文宣,王大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 .中国医刊,2004,39(8):8-11. 被引量:18
8 薛辉,颜光涛,张凯,林季,王录焕,郝秀华,张晓娟,王晓辉.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11(3):154-157. 被引量:13
9 陈协辉,王伟,陈晓君,王东明,王欣.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关系[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4,2(12):932-935. 被引量:6
10 李建军,李庚山.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2(4):273-278.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106
1 席晓华,赵满荣,史万英.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07,29(9):833-834. 被引量:11
2 张涛,李自成.冠心病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8):509-512. 被引量:18
3 张鹏飞,张运.动脉硬化易损斑块识别的影像技术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140-1142. 被引量:9
4 朱建华,邱立红,张必祺,孙坚.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972-976. 被引量:34
5 饶玲璋,任江华,张春珍,周志鸿.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12):761-761. 被引量:1
6 陈润祥,胡健.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6):325-327. 被引量:11
7 王长华,胡大一.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J]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4):227-229. 被引量:41
8 何玉辉,刘惠亮,魏玉杰,杨小丽.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3):175-177. 被引量:11
9 刘志忠,陈绍良,叶飞,段宝祥,单守杰.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特征[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12):761-762. 被引量:6
10 马建林,李新明,王圣,苏哲坦,毛焕元,张家明,王卫,林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凝血因子Ⅰ的变化及意义[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2):121-12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1
1 杜小兵,李家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性细胞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8):572-575. 被引量:9
2 孙学文,李枫,钱志刚,徐学彬,徐东进,张卫娟,胡宗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76-1077. 被引量:2
3 王忠,田银君,杨军,卢桂林,李振,罗丽萍,杨云,谭锋,吴金家,段军仓,张望强,任宏强.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98-102. 被引量:7
4 何玉辉,刘惠亮,魏玉杰,黑砚.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J] .武警医学,2008,19(8):719-721. 被引量:1
5 何玉辉,姚成姣,李刚,李伟强.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0):873-876. 被引量:6
6 陈素芹,宋景峰.体外超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96-97. 被引量:1
7 盛益,岑镇波,张建盛,史习宝,戎奇吉,黄声岳.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2):129-132. 被引量:16
8 张焕鑫,张宏考,肖俊会,高宇勤,刘秋莎.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86-87. 被引量:6
9 郝永,高蕊,代建军,张晓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变化的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2014,54(5):47-48. 被引量:6
10 汪道利,何非,许邦龙,吴继雄,王晓晨,盛建龙.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纤维介素2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6):816-8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5
1 郝沛.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分析[J] .临床研究,2014,22(8):99-99.
2 孙立平,胡世红,韦金儒,银剑斌,蒋芳勇,卓柳安,张林潮.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09,24(17):1482-1484.
3 邓家强,钟国强,韦金儒,尹瑞兴,闭奇.通心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的影响[J] .中国综合临床,2008,24(6):538-539. 被引量:2
4 杨秀枝.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J] .内科,2009,4(2):284-286. 被引量:4
5 林玲,壮可,寿涛,乌若丹,万颖,赵燕,张宏.阿托伐他汀钙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6):476-477. 被引量:7
6 沈国满,范世民.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99-1699. 被引量:3
7 逄帅,吕文辉,李大鹏,刘成玉.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2):132-134. 被引量:6
8 孙立平,卓柳安,尼建平,蒋方勇,银剑斌,张林潮,胡世红,韦金儒.腹部内脏脂肪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39-42. 被引量:3
9 王执兵,刘俊,陈少源,苏又苏,谢培益,方红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912-914. 被引量:13
10 乔海英,白莲莲.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8):744-745. 被引量:4
1 陈太波,方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J]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7-10. 被引量:1
2 陈纪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9-70. 被引量:25
3 谢扬,饶邦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6,7(6):291-294.
4 尚闻.助冠心病患者健康过冬8措施[J] .健康人生,2010(6):46-47.
5 聂如琼,谢双伦.心肌梗死:吃药还是作介入[J] .中国家庭医生,2007(07S):12-12.
6 程燕云.肺栓塞护理须知[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34-35. 被引量:1
7 吴攸那.冠心病患者冬季7注意[J] .养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2011(1):40-40.
8 刘骏,申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6(8):148-151. 被引量:7
9 郭冀珍.隐蔽的夜间高血压[J] .人人健康,2012(1):32-32.
10 在何种情况之下,心脏病患者要植入支架治疗[J] .当代老年,2010(9):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