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统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27,共2页
China Statistics
同被引文献18
-
1赵喜晨.技术进步的内涵与外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7,8(10):24-25. 被引量:2
-
2戴亦一.从SNA核算范式的缺陷看其未来发展方向[J].统计与决策,2004,20(8):7-8. 被引量:1
-
3高文良.GDP的自述[J].中国统计,2005,20(5):30-30. 被引量:1
-
4杨树庄.该不该计算绿色GDP[J].中国统计,2005,20(6):30-32. 被引量:8
-
5杨立勋.核算绿色GDP与实现绿色GDP[J].未来与发展,2005,26(6):15-16. 被引量:2
-
6钟学义,陈平.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3):156-160. 被引量:9
-
7蒋萍.非法生产与GDP[J].经济科学,2006(6):77-85. 被引量:10
-
8朱富强.GDP数字能够说明什么[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22(2):20-24. 被引量:11
-
9宋小川.中国的GDP及其若干统计问题[J].经济研究,2007,42(8):21-30. 被引量:31
-
10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M].第1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27.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孙菲,李友俊.完善我国GDP核算体系的思考——建立3G-GDP国民福利核算体系初探[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3):49-50. 被引量:3
-
2孙菲,王怡.从GDP到3G-GDP:国民经济核算的新视角[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76-378. 被引量:2
-
3马敏娜,马秀颖,王志涛.“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的内涵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10):64-68. 被引量:11
-
4'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许宪春,彭志龙,吕峰.SNA的修订对GDP核算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10):3-5. 被引量:10
-
5桂文林,韩兆洲.环比增长率测算季节调整模型的评价和选择[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10):17-24. 被引量:3
-
6魏和清.SNA2008关于R&D核算变革带来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J].统计研究,2012,29(11):21-25. 被引量:37
-
7宋旭光.发展成果评价的现实基础和核算任务[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3):107-116.
-
8杨立勋,陈宇晟.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数据衔接方法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4,30(12):66-68. 被引量:1
-
9谷彬.GDP测度福利偏差根源与改进建议[J].中国市场,2014(32):12-15. 被引量:1
-
10杨俊玲,林季红.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2C/E2P/I2C/NI2P/NI2E核算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32(1):18-36. 被引量:3
-
1李静,陈慧,王晋.平原君赵胜在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中的是与非[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4-6.
-
2蒋萌.谁来为“曹操墓”真伪盖棺定论[J].大观周刊,2011(5):1-1.
-
3游进."井田制"的是与非[J].鄂州大学学报,2005,12(1):55-58. 被引量:1
-
4高兴.“二杨”之间的是与非[J].西域研究,2004(2):40-49. 被引量:1
-
5吴薇薇,吴晋生.关于“武王克殷”年代的是与非[J].河北学刊,1994,14(3):85-89.
-
6郑小宁.从邹缉的《奉天殿灾疏》看明成祖迁都的是与非[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14-17. 被引量:1
-
7李刚.“宋代五大名窑”的是与非[J].东方博物,2012(1):5-15.
-
8柴剑虹.敦煌文物流散的是与非[J].敦煌研究,2008(2):1-2. 被引量:1
-
9晓雨.“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最伟大的实践”[J].决策探索,2005(12):27-27.
-
10马未都.信任[J].新西部,2015,0(10):7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