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4,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24
-
1鲍曼.2001年,《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郇建立,李静韬译.学林出版社.
-
2柏拉图著 郭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19页.
-
3伯林 胡传胜译.《自由论》[M].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第200页,第73,77页.
-
4哈贝马斯 童世骏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514页.
-
5哈特 张文显译.《法律的概念》[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89页.
-
6胡锦涛.2005年,《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月20日.
-
7卡弘.2001年,《哲学的终结》.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
8罗蒂 理查德 张国清译.《后形而上学希望》[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8..
-
9罗尔斯 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308页.
-
10萨特康普编.2003年,《罗蒂和实用主义》.张国清译.商务印书馆.
共引文献327
-
1阎艾萍.奥运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对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6):31-32. 被引量:1
-
2王元骧.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17
-
3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4(7):72-78. 被引量:16
-
4顾保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正义与法律的价值[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7):68-70. 被引量:1
-
5刘毅青.理念之光:黑格尔美学的隐喻[J].求索,2004(9):137-139.
-
6程仲棠.休谟问题的解读与休谟法则的证伪——兼答马永侠、武宏志先生[J].学术研究,2003(12):62-68. 被引量:2
-
7方朝晖.“辩证法”一词考[J].哲学研究,2002(1):31-37. 被引量:18
-
8邱紫华.维柯《新科学》中的诗学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2(1):143-148. 被引量:6
-
9万光侠.公平范畴的社会哲学审视[J].探索,2001(1):66-69. 被引量:11
-
10方益权.法治国家建设与公民人格现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4(6):154-159.
同被引文献33
-
1王树人.关于和谐与发展的若干哲学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1-4. 被引量:9
-
2任平.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观与21世纪哲学走向─—再论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求是学刊,1999,26(6):17-21. 被引量:10
-
3庞景平.和谐美──中西方古代美学的会合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2):115-115. 被引量:5
-
4刘宏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武警学院学报,2004,20(5):55-58. 被引量:2
-
5顾肃.重建中国公共哲学的反思与设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2):41-47. 被引量:6
-
6邓伟志.和谐社会的四个要点[J].北方经济(内蒙),2005(4):19-19. 被引量:10
-
7陈建平.公共哲学视野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探析——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读解[J].理论与改革,2005(4):16-18. 被引量:3
-
8潘叔明.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解——关于和谐的哲学初思[J].东南学术,2005(6):4-10. 被引量:1
-
9王浩斌,王飞南.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原则[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7(3):25-28. 被引量:5
-
10郑杭生,杨敏.个人的当代形貌:社会化理论的世纪挑战——人的主体性的新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时代源泉[J].河北学刊,2006,26(3):73-82.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5
-
1单培勇,郑喜文.个体素质差异性与发展权利平等:国民素质制度建设研究的重要领域[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6(5):24-27.
-
2赵化民,李学迎.和谐哲学研究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4(2):31-34.
-
3曾晓昀.农民、市场、政府:中国《粮食法》立法宗旨探寻[J].理论月刊,2013(10):87-92.
-
4王国梁,张仁炳,叶航.社会性小概率事件的公共治理之道——兼论“三重失灵”和多维参与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534-542. 被引量:1
-
5刘希良.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J].创新,2022,16(1):1-10.
-
1王宇.读《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有感[J].学理论,2015(5):25-26.
-
2徐丽丹.我国社会转型公共理性的构建——基于公共哲学的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32-134.
-
3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本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4-5. 被引量:5
-
4黄钊.弘扬“尚中贵和”的民族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13-14. 被引量:9
-
5刘伟群.构建和谐企业初探[J].重庆工运,2005(5):32-35.
-
6范伟.构建和谐社会认识仍待提高[J].精神文明导刊,2005(5):21-21.
-
7安立志.“和谐社会”与“和而不同”[J].瞭望,2005(26):60-60. 被引量:1
-
8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J].高校理论战线,2005(3).
-
9李成义.对构建和谐军营的几点思考[J].政工学刊,2005(11):6-7.
-
10李抒望.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12):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