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与术:大学理念的嬗变
被引量:
15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s Ideolog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自古被视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但是,尊学还是崇术却是历代大学理念嬗变的重要主题。本文从分析学与术的含义入手,深入剖析了学与术伴随大学发展走过的统一——分离——再统一的历程,以及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在历史上分别与尊学和崇术传统结缘并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由此,本文提出,只有建立尊学与崇术相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才符合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作者
和飞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嬗变
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发展
学术机构
高深学问
大学发展
发展趋势
功利主义
理性主义
相统一
主题
融合
历史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1
王拭.严复集第四册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6.885.
2
[德]弗·鲍尔生著 滕大春 滕大生 译.德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5-126.
3
王义遒.
试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方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3-7.
被引量:9
4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91.
5
[英]傅伊德 金著 任室祥 吴元训 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9.
6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 王承绪 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7
[美]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61.
8
康健.
“威斯康星思想”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J]
.高等教育研究,1989,10(1):39-44.
被引量:36
9
罗伯特·M·赫钦斯著 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0
P·M·Hutchis. (1968) . "The Learning Society"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N.Y.27.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陆登庭.一流大学的特征及成功的领导与管理要素:哈佛的经验[A]..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1.
2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教兴国的动员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
3
联合国统计署.收入与经济活动指标[EB/OL].http://unstats.un.org/unsd/demographic/social/inceco.htm.
4
申功璋.在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R].杭州.2003—09—24.
5
万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运行—中美公童大学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
6
闵维方.
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26-31.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55
1
汪永青.
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9,0(3):24-27.
被引量:1
2
王先达.
论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57-66.
被引量:1
3
王玉丰.
学术的传承与屏障——浅谈大学的学术自治[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25-27.
4
何军.
美国师范教育大学化的理论基础[J]
.现代教育论丛,2008(8):32-35.
被引量:1
5
谷贤林.
美国教育的嬗变[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112-115.
6
赵小荣.
探索中国特色民办院校发展道路[J]
.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2(3):25-29.
被引量:1
7
杨泽军.
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30-32.
被引量:11
8
邬大光.
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与选择——西方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理论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1989,10(4):33-38.
被引量:20
9
赵小荣.
探索中国特色民办院校发展道路[J]
.理论导刊,2004(10):66-67.
被引量:10
10
付建中.
论大学形象的塑造[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1):21-2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82
1
李少华.
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制度[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S1):14-15.
被引量:21
2
林林.
工程学科发展的途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4):8-11.
被引量:14
3
郭石明.
基于学科的大学组织管理[J]
.中国高教研究,2004(6):30-32.
被引量:18
4
黄京钗.
大学本科教育类型结构改革探析[J]
.高教论坛,2005(1):51-54.
被引量:8
5
牛慧娟.
洪堡的大学理念及其对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18-120.
被引量:6
6
赵婷婷,雷庆.
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2):32-36.
被引量:54
7
马陆亭.
高等学校办学政策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5):26-28.
被引量:4
8
潘懋元.
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2):103-108.
被引量:86
9
芦文慧,袁广林.
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2):54-57.
被引量:3
10
李强.
大学理念再思考[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37-45.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5
1
余俊渠,郭文亮.
论工科类教育体系与综合人才素质教育[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6):84-86.
被引量:1
2
乔为.
双轨道: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基本思路[J]
.开封大学学报,2006,20(4):37-39.
被引量:1
3
余俊渠,郭文亮.
论工科类教育体系及其综合人才素质教育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06(02S):138-138.
4
张军.
迪克植物长效抗病毒多元营养剂[J]
.科技致富向导,2010(1):21-21.
5
郭彦省.
高职院校发展科研职能的定位分析[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8-51.
被引量:6
6
孟钊亮.
叶根榫齿机夹重磨铣刀[J]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0(5):13-14.
7
纪德奎,赵恕敏.
教学论研究中的问题清思——兼谈学术文化机制的革新[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9):15-20.
被引量:1
8
郭文良.
浅析师德伦理关系——兼评王毓珣的《师德培育与生成》[J]
.教育探索,2014(12):4-5.
9
许彬,付来侠.
传统与现代:清末民初学与术观念的嬗变[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77-81.
10
谭镇弘,熊文渊.
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初探[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8):53-5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张传燧.
高职院校科研价值的多维分析[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63-67.
被引量:2
2
宋中英,雷庆.
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及其走向[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3):59-63.
被引量:7
3
郭彦省,吴文金.
从统计数据看高职院校科研的定位——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S1):68-71.
4
程晓宇.
高职院校科研与科研策略研究[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1-3.
5
王海英.
科研之于高职院校的价值、问题与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13(4):35-39.
被引量:9
6
田振华.
失调与本真:现代教学论的成长之思[J]
.师资建设,2013(10):33-35.
7
蒋尊国.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14,35(2):77-80.
8
彭健.
新疆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5(4):16-18.
9
谷丽洁.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在生产性服务业应用的路径研究[J]
.职教论坛,2017,33(7):64-68.
被引量:9
10
罗明礼.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启示[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35(4):96-101.
1
林跃鑫.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若干关系探讨[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0-33.
2
毛佳丽.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J]
.晋中学院学报,2014,31(4):96-98.
3
吴季,唐志远(摄影),安迪(摄影).
综合大学PK专业院校[J]
.博物,2006(5):84-85.
4
莫国定.
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嬗变[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94-96.
被引量:1
5
潘琰,李春杰.
教学的嬗变:信息技术与大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
.教育与职业,2015(27):33-37.
被引量:7
6
蒋文斌.
例谈“预设”与“生成”的艺术[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12):49-50.
7
曾宪年.
大学理念与学分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227-228.
被引量:2
8
姜继红.
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4):120-123.
被引量:4
9
杨飞龙,成晓霞,鹿钦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嬗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7):1-3.
被引量:5
10
王飞.
学与术相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二法门[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18-21.
高教探索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