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泛珠三角”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3
On the succession of 'pan pearl river delta' district'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5-186,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32
-
1洪治中.湖泊型旅游区文化景观策划与规划浅议——西湖传统文化景观解析与雪野旅游区规划实践[J].北京园林,2013,29(3):16-19. 被引量:1
-
2肖洪根.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述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69-75. 被引量:43
-
3汤明.大力推进贵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J].理论与当代,2004(11):34-35. 被引量:2
-
4贾莉,李大胜.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6-21. 被引量:8
-
5袁新华.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J].旅游学刊,2005,20(1):48-52. 被引量:33
-
6毕斗斗.泛珠三角生产服务业区域合作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05,27(1):81-83. 被引量:3
-
7宋佳,张岳恒.泛珠三角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116-120. 被引量:15
-
8陈叔红.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若干思考[J].学习导报,2005(7):39-40. 被引量:3
-
9杨念.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圈的能源合作框架探讨[J].中国能源,2005,27(7):27-31. 被引量:1
-
10廖俊平,谭颖.泛珠三角房地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城市开发,2005(7):66-6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张雪梅,黄璟.苗族侗族非遗传承人培育模式构建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3(3):107-113. 被引量:2
-
2张博文.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旅游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旅游论坛,2009,2(1):149-154. 被引量:17
-
3范巧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30-33. 被引量:10
-
4范巧珍.以旅游艺术表演类专业为例探究本土化视野下文化传承人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5):98-99.
-
5谢菲.民族地区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9):65-68. 被引量:1
-
6谢菲,韦世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过程教育研究——基于旅游生产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4(4):43-47. 被引量:5
-
7宋琪薇.辽宁传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0(8):81-82.
-
8李方.宋代占卜文化的盛行与阶层的普遍性原因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0(8):110-112.
-
9罗尔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0(2):3-4.
-
10史春梅,宋安宁.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传承人培养模式探究[J].艺术评鉴,2017,0(14):172-174.
-
1泛珠三角地区推介会重磅出击[J].广告人,2007(1).
-
2方卫国.整合才能共赢[J].物流时代周刊,2006(7):47-49.
-
3动态消息[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26(7):84-85.
-
4曾艳.泛珠三角工业旅游合作的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8(10):283-284. 被引量:2
-
5聚焦中国国际物流节[J].广东交通,2006(6):16-16.
-
612月观测[J].北京房地产,2006(12):22-22.
-
7陈韩晖,郭亦乐,程满清.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打造泛珠三角“一日交通圈”[J].广东交通,2004(3):5-5.
-
8深港口岸合作渐入佳境——市口岸办主任曹绍业谈深港间通关改革、助推两地物流经贸发展[J].开放导报,2005(6).
-
9焦斌龙.对我国构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思考[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9(2):54-67. 被引量:1
-
10吴水田,郭盛晖.“泛珠三角”地区文化旅游合作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5):125-12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