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渊源析微——邹学熹教授伤寒观
被引量:
1
Professor ZHOU Xue-xi's Point on Origin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整理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邹学熹教授对《伤寒论》学术渊源的认识。从伤寒的命名、“六经”的名称和六经的排列次序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邹学熹教授《伤寒论》六经源于《易经》的观点。
作者
佘贤武
韩哲林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7-28,共2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易学、伤寒论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1
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08.
2
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2.
3
王振坤 编著.温病条辨新解[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168-175.
4
徐忆中.学庸新解[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6.48
共引文献
15
1
刘元春,李伟.
整理本《周易正义》和点校本《周易本义》疏失举隅[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215-216.
2
徐仪明.
《易经》的心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心理学报,2004,36(5):630-632.
被引量:2
3
翟社泉.
关于民族声乐的哲学思考[J]
.艺术百家,2005,21(4):95-97.
被引量:3
4
吴克峰.
《周易》与儒家伦理的思维方式[J]
.道德与文明,2006(2):24-27.
被引量:3
5
曾凡朝,苏晓晗.
试论《周易·彖传》象数释《易》及义理意旨[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92-95.
6
丁有国.
张裕钊论《周易·系辞传》的分章[J]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4):37-39.
7
刘宏艳,肖照岑,年莉.
《温病条辨》中吴氏独创方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473-474.
被引量:6
8
王家琳.
浅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临床证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7):33-34.
被引量:3
9
李小荣.
《西游记》《心经》关系之略论[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6):63-69.
被引量:5
10
王飞雪,王大伟,王玉贤,马克信,范吉平.
《温病条辨》舌脉术语规范化研究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695-269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3
1
顾植山.
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63-466.
被引量:87
2
吕英.
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5):440-442.
被引量:6
3
殷克敬.
《内经》归来——论述经络别通[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295-1297.
被引量:30
4
张发艳.
《伤寒论》六经辨证本质探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746-747.
被引量:10
5
潘霏,李丹,闻晓婧,钟相根.
六经形成与争议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84-86.
被引量:2
6
毕伟博,刘圣康,姜旻,崔红生.
论经方学术的“法”的体系与精神[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875-880.
被引量:6
7
王军,吴彬,权晓玲.
《伤寒论》六经体系与《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体系的关系刍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926-928.
被引量:19
8
黄文豪,娄必丹.
从“开阖枢”与经脉脏腑的关系浅析针刺镇痛选穴[J]
.中国针灸,2018,38(5):535-538.
被引量:37
9
张登本,孙理军.
“标本中气”理论在伤寒六经病辨治中的应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5):1-3.
被引量:10
10
郑晓红.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气化理论与天人合一[J]
.中医杂志,2019,60(12):1008-1014.
被引量:78
引证文献
1
1
唐利,余佳蓓,李慧珊,梁傢铭,丹禹钦,古继红,杨忠华.
《内经》《难经》“三阴“”三阳”的指代和含义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3):918-92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候帅,冯晨,谢圣芳.
六气开阖针法结合六经病欲解时施治经验浅析[J]
.人人健康,2022(18):84-86.
被引量:1
2
李曼,张作良,武权生,岳斌,王悦,窦艳猛,李新月.
基于“开阖枢”理论论治崩漏[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6):73-75.
被引量:1
3
程鲁娟,李凯,王瑾.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J]
.基层中医药,2022,1(4):1-6.
被引量:4
4
王英明,李建省,闫燕顺,程建林,张雯年,康桂兰.
辛开苦降法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思路探析[J]
.中医药信息,2022,39(7):41-44.
被引量:2
5
黄子彦,王权胜,郑翼驰,陈露,张亚光.
基于“枢机不利”的慢性附睾炎脉证并治[J]
.中国性科学,2022,31(7):127-130.
被引量:1
6
黄玉燕,郑齐,汤尔群,张立平,陈曦.
2020—2021年度《黄帝内经》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1909-1914.
被引量:3
7
陈含璐,郭炽娇,李睿青,王瀚峥,王柏舟,曹灵勇,赵婷.
从时间医学角度探析《金匮要略》时间节律的临床启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4):1465-1468.
被引量:4
8
郭建光,袁佳梦,余豫敏.
曲骨命门电针对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21):53-56.
被引量:1
9
王青卓,王钰,张思超(指导).
张思超教授“三阳同治”外感发热临床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0):1836-1839.
10
宋玉林,李浩,陈婉颖.
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基地中医人文景观构建[J]
.广东园林,2023,45(5):12-17.
1
佘贤武.
邹学熹教授论易学与伤寒理论的汇通[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28-30.
被引量:1
2
佘贤武.
邹学熹教授治疗肝脾肿大的经验[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4,17(2):22-23.
被引量:1
3
邹学熹教授论太极含三为一法与《内经》[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4):1-2.
4
佘贤武.
邹学熹教授论镇、涩法及其运用[J]
.四川中医,2005,23(9):1-3.
5
佘贤武.
邹学熹教授《中医五脏病学》学术特点初探[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13-16.
被引量:1
6
余贤武.
邹学熹教授运用虫类药物的治疗经验[J]
.中国农村医学,1996,24(3):60-61.
被引量:2
7
沈雪勇.
十二经前后排列次序与脏腑位置的关系[J]
.上海针灸杂志,1996,15(S1):407-408.
8
刘君奇.
浅述《针灸甲乙经》腧穴刺灸学成就[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72-73.
被引量:4
9
佘贤武.
邹学熹教授论易学与金匮理论的汇通[J]
.四川中医,2007,25(11):10-12.
10
吴水生,陈丽,郭素华,范世明,陈建忠.
不同产地泽泻氨基酸成分测定与对比[J]
.海峡药学,2004,16(2):66-67.
被引量:1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