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产与消费中的“无我”与“有我”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12
-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0页,第17页,第42页.
-
2布洛.《心理距离》[A]..《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C].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77页.
-
3.《罗丹艺术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第10页.
-
4.《达·芬奇论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41页.
-
5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第28页,第23页,第25页.
-
6.《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0页.
-
7李渔.《闲情偶记》[A]..《中国古代戏曲论著集成》第七卷[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61页.
-
8杜琼.《论画》[A]..《历代论画名著汇编》[C].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222页.
-
9严羽.《沧浪诗话》[A].(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下)[C].中华书局,1981年4月第1版.第686页.
-
10刘大槐.《论文偶记》[A]..《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3页.
共引文献26
-
1彭金山,杨义.感悟:呼唤垦殖的古老田园[J].中国文化研究,2005(1):46-49.
-
2王国能.中国画的笔墨之“情”[J].美术研究,2005(2):116-117.
-
3姜耕玉.中国“一”的艺术创造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5(5):166-170.
-
4黄毓任.庄子论乐:领悟人本的愉悦[J].求索,2005(12):125-128. 被引量:1
-
5郭杰.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论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J].文艺研究,2007(11):67-75. 被引量:3
-
6张惠民.王国维词学思想的潜体系[J].文艺研究,2008(11):68-75. 被引量:3
-
7顾明栋.文学的开放性:中西文论双向对话的一个共同基础[J].文艺理论研究,2008(6):2-14. 被引量:3
-
8彭国忠.宋代词学批评中的佛禅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8(6):81-88. 被引量:2
-
9顾明栋.《周易》明象与现代语言哲学及诠释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4):1-14. 被引量:4
-
10葛景春.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5-13. 被引量:4
-
1戢迎晖.论穆时英小说的“错乱”特征[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7):82-84.
-
2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体矣[J].现代交际(社交商圈),2007(4):32-32.
-
3朱琦.司空图的审美欣赏论[J].晋中学院学报,1986,9(2):50-56.
-
4杜学霞,褚春元.“相忘”与“蝶化”——《庄子》论审美欣赏的心态及其最高境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101-103.
-
5南长森,刘洪超.体悟媒体需要的真功夫——带领传媒专业学生暑期“三下乡”教育实习的初步体会[J].今传媒,2005,13(12X):52-52.
-
6常勤毅.“墙”的魅力与“隔”的美学——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隔”的艺术处理[J].写作(中),2007,0(1):3-5.
-
7白描.欣喜 惊讶 期待[J].黄河文学,2009(11):2-2.
-
8谢凌香.论通感的产生及在艺术体验中的意义[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1(2):48-49. 被引量:2
-
9曾杨.编辑做书的“三种境界”[J].中国编辑,2011(5):73-73.
-
10李洁非.小说与消费——一个反思[J].小说评论,1995(3):6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