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到阿佩尔——先验自我还是无限交往共同体
被引量:2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92,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2
1 康德 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71页.
2 Apel, Karl-Otto, 1980, Towards a Transformation of Philosophy, London and Henley: Routledge & Kegan Paul.
共引文献139
1 涂丽平.论康德先验想象力[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29-34. 被引量:1
2 孙周兴.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J] .中国社会科学,2004(6):71-81. 被引量:29
3 邓晓芒.审美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J] .文艺研究,2005(5):26-35. 被引量:15
4 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 .社会科学战线,2005(3):21-29. 被引量:34
5 李红,韩东晖.究竟什么是“不可说”的——对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扩展性解读[J] .哲学研究,2005(8):64-68. 被引量:11
6 陈新夏.超越“认识论模式”的几点辨析[J] .浙江学刊,2005(6):21-25.
7 杨忠,蒋安祎,张雪冰.论企业的理念性知识[J] .江海学刊,2005(6):71-76. 被引量:2
8 张昌盛.意识、经验和世界——康德和胡塞尔论人类经验的限度[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50-56. 被引量:2
9 李继堂.从形而上学到物理学[J] .哲学动态,2006(2):29-34.
10 王江松.对康德哲学的三种阐释范式[J] .浙江学刊,2006(2):53-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0
1 陈嘉明.康德“图式”论的符号学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4):78-84. 被引量:4
2 张今杰,林艳.卡尔-奥托·阿佩尔先验语用学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53-57. 被引量:1
3 辛斌.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J] .外语学刊,2006(2):1-6. 被引量:82
4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 .外语学刊,2006(2):29-33. 被引量:78
5 尚晓明.实用主义哲学框架中的语言运作探索——“语用学回眸”系列研究之二[J] .外语学刊,2006(6):6-10. 被引量:5
6 江怡.当代语言哲学研究: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J] .外语学刊,2007(3):1-9. 被引量:22
7 Karl-Otto Apel. Selected Essays: Towards a Transcendental Semiotics, Vol. 1 [M].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94,.
8 Ju rgen Haberma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1.
9 Karl-Otto Apel. The Response of Discourse Ethics to the Moral Challenge of the Human Situation as Such and Especially Today [M]. Peeters, 2001.
10 Marianna Papastephanou,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comments on the Apel-Habermas debate,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 Vol. 23, No.2,1997.
二级引证文献5
1 钟茜韵.国内语用学研究:现状、路径及展望——对2008—2010年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2):105-111. 被引量:1
2 黄帆.从符号学视角看乐活(LOHAS)[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60-62. 被引量:1
3 钟茜韵.国内语用学研究:现状、路径与展望——对2008—2010年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实证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1):84-88. 被引量:2
4 吴文.洪堡特语言学观的语用学分析[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1-5.
5 王彦龙,杜世洪.哈贝马斯论证思想研究[J] .求是学刊,2021,48(5):18-25.
1 К.-О.阿佩尔,胡万福.交往共同体是社会科学的先验先决条件[J] .世界哲学,1989(4):67-72. 被引量:1
2 贺来.价值理想的当代重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4):45-51.
3 张晔.张载仁学思想论纲[J] .科技信息,2013(23):180-180.
4 林乐昌.论张载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天道论基础——兼论张载生态伦理观的现代意义[J] .孔子研究,2013(2):66-75. 被引量:7
5 易谋远.彝族古宇宙论研究三题[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23-29. 被引量:1
6 潘德荣.交往共同体与先验诠释学——论阿佩尔的诠释思想[J] .学术界,2012(5):40-50. 被引量:1
7 林乐昌.张载两层结构的宇宙论哲学探微[J] .中国哲学史,2008(4):78-86. 被引量:51
8 罗亚玲.先验语用学何以可能?——阿佩尔论终极奠基[J] .哲学分析,2017,8(1):39-52. 被引量:6
9 宇行.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简介[J] .全国新书目,2003,0(10):9-9.
10 任平.交往实践观:21世纪中哲、西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汇点[J] .社会科学战线,1998(2):37-44.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