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西大同震群序列的震源力学特征和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统一研究了1989-1993年期间发生的大同震群活动特点及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为了模似大同震群的震源力学特征,从断裂扩展的角度提出了共轭形断裂系破裂的力学模式,并给出了位移场、应力场和应变能分布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此外,还着重讨论了三次大同地震高潮期前记录的地热前兆现象.
作者
张之立
田华
刘新美
刘国民
机构地区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9,共9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关键词
震源过程
数值模拟
断裂力学
震群序列
有限元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12
1
徐锡伟,车用太,杨主恩,尤惠川,王洋龙,朱玉新.
大同-阳高地震群发震构造模式的讨论[J]
.中国地震,1991,7(2):77-85.
被引量:28
2
苗良田,景呈国,张德信.
大同-阳高地震[J]
.国际地震动态,1990(5):1-7.
被引量:4
3
张之立,地震学报,1994年,16卷,32页
4
张之立,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年,8卷,4期,225页
5
王呜,地震学报,1992年,8卷,51页
6
韦宝珠,地震学报,1992年,14卷,407页
7
刘巍,中国地震,1992年,8卷,3期,19页
8
张之立,地震学报,1990年,12卷,335页
9
方兴,中国地震,1987年,3卷,3期,75页
10
傅子忠,地震,1984年,1期,15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徐锡伟,邓起东.晋北张性区盆岭构造及其形成的力学机制[J]中国地震,1988(02).
2
邓起东,王克鲁,汪一鹏,唐汉军,吴裕文,丁梦麟.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J]地质科学,1973(01).
共引文献
29
1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王绍晋.
澜沧与大同地震序列破裂特征的差异[J]
.地震地质,1993,15(3):222-228.
被引量:2
2
方韶东,陈培善.
用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中国大陆六相中强地震的矩张量和震源机制[J]
.地震学报,1993,15(3):261-268.
被引量:9
3
杜学彬,赵和云,陈宝智.
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与活断层,发震应力场[J]
.地震学报,1993,15(5):303-312.
被引量:25
4
吕晓健,高战武,吴昊.
大同和张北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对比研究[J]
.地震,2004,24(4):106-112.
被引量:1
5
高旭,李志雄.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J]
.地震,1994,14(6):1-10.
被引量:3
6
邓起东,米仓伸之,徐锡伟,铃木康弘,王存玉,竹内章,苏宗正,汪一鹏.
山西高原六棱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运动学特征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1994,16(4):339-343.
被引量:26
7
杨国华.
用平滑滤波拟合法分析大同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J]
.内陆地震,1994,8(1):28-32.
8
段瑞涛,方仲景.
六棱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1995,17(3):207-213.
被引量:17
9
徐锡伟,米仓伸之,铃太康弘,邓起东,汪一鹏,王存玉,竹内章.
山西六棱山北麓晚第四纪不规则断裂作用的地貌学研究[J]
.地震地质,1996,18(2):169-181.
被引量:19
10
李建华.
鄂尔多斯北缘断陷盆地区强震孕育的卫星遥感影像研究[J]
.地震地质,2005,27(3):374-38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9
1
胡敦宽,李淑芳.
白家疃井地热动态与地震关系初步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3,14(6):36-42.
被引量:5
2
方韶东,陈培善.
用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中国大陆六相中强地震的矩张量和震源机制[J]
.地震学报,1993,15(3):261-268.
被引量:9
3
巩守文,王庆良,林继华.
共和6.9级地震垂直形变场位错模式及其演化特征的研究[J]
.地震学报,1993,15(3):289-295.
被引量:18
4
谢富仁,祝景忠.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J]
.地震学报,1993,15(4):407-417.
被引量:90
5
姚振兴,郑天愉,温联星.
用P波波形资料反演中强地震地震矩张量的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1):37-44.
被引量:23
6
郑天愉,姚振兴.
中国台湾以东地区地震矩张量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4):478-486.
被引量:6
7
田华,仲阳,张之立.
白家疃地温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4,15(3):9-14.
被引量:10
8
程万正,陈天长.
1989年巴塘6.7级震群的复杂时-空扩展和震源力学机制[J]
.地震学报,1994,16(2):153-159.
被引量:10
9
刘巍,安卫平,赵新平.
大同-阳高两次地震的对比分析[J]
.地震研究,1994,17(1):24-30.
被引量:6
10
许忠淮,汪素云,黄雨蕊,高阿甲.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J]
.地球物理学报,1989,32(6):636-647.
被引量:216
引证文献
4
1
马文涛,徐锡伟,徐平,于贵华.
地震三角形分类图解法与华北地区地震成因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2):379-385.
被引量:18
2
燕小渝,安镇文,林善园.
白家疃地区地热观测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26(1):36-42.
被引量:1
3
万永革,周公威,吴忠良,黄静.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测定结果的比较[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1,22(5):1-15.
被引量:20
4
张昱,常千军,陈瑶,刘宝勤.
甘肃省地下水观测资料效能评估结果分析[J]
.华南地震,2012,32(4):20-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顾庆华.
DINI12电子水准仪在台站短水准测量中的应用[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27(3):96-100.
被引量:5
2
徐志国,刘瑞丰,任枭,黎明,孙丽.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28(4):1-6.
被引量:5
3
张永久,程万正.
用、波速度振幅比求小震机制解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地震,2007,23(4):366-374.
被引量:11
4
李亚敏,徐辉龙,孙金龙,丘学林,施小斌.
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反映的断裂活动分段性[J]
.热带海洋学报,2008,27(2):32-39.
被引量:14
5
Zhang Yongjiu Cheng Wanzheng.
Feasibility Study on Determining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Small Earthquakes Using the Velocity Amplitude Ratio of -and -Waves[J]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2008,22(3):276-285.
6
马文涛,徐锡伟,曹忠权,于贵华,李海鸥,徐长朋.
震源机制解分类与川滇及邻近地区最新变形特征[J]
.地震地质,2008,30(4):926-934.
被引量:24
7
王琼,聂晓红,温和平.
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状态特征初步研究[J]
.地震学报,2009,31(3):235-244.
被引量:20
8
钱晓东,秦嘉政,刘丽芳.
云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J]
.地震地质,2011,33(1):91-106.
被引量:76
9
万永革,盛书中,许雅儒,吴逸民.
不同应力状态和摩擦系数对综合P波辐射花样影响的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94-1001.
被引量:54
10
万永革,吴逸民,盛书中,沈正康,万迪.
P波极性数据所揭示的台湾地区三维应力结构的初步结果[J]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1):2809-2818.
被引量:39
1
吴开统,刘杰,王惟涵.
山西地震带地震危险性研究[J]
.山西地震,1992(2):3-7.
被引量:2
2
张文孝,赵卫明,柴炽章,许文俊.
1995 年宁夏牛首山震群序列分析与预报[J]
.西北地震学报,1997,19(4):1-5.
被引量:1
3
李振谆.
崂山地震的几点启示[J]
.防灾博览,2003(5):13-13.
4
谢春雷,燕小渝,尤立新.
大同—阳高震群序列地热异常与异常机理探讨[J]
.山西地震,1997(1):77-83.
被引量:1
5
黄振义,王树义.
检验地壳力学模式的形变运动学[J]
.地震科技情报,1993(7):33-35.
6
杨国华.
用平滑滤波拟合法分析大同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J]
.内陆地震,1994,8(1):28-32.
7
徐建德.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震群破裂方向讨论[J]
.华北地震科学,1992,10(2):50-57.
被引量:5
8
陈绍绪,戴英华.
1989年大同地震的前兆特征及孕震过程[J]
.华北地震科学,1991,9(4):62-70.
被引量:9
9
郑洪.
西拨子台形变异常与大同地震[J]
.地震,1992(2):72-74.
10
赵里,李志坚,郑斯华.
1989年10月大同地震的震源机制[J]
.地震学报,1992,14(2):251-254.
被引量:4
地震学报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