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的教师话语权探析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传统课堂社会的话语场域中,教师似乎独享课堂话语权,但正是这种表层上赋予教师的制度性话语权掩饰了教师个体话语权的丧失,教师在教育世界的实然状态是无力的“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话语权应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实现教师与课程文本的对话,与教育研究者的对话。教师对话能力的形成需要其自身课程观和课程意识的确立,同时学校制度环境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作者
周健敏
赵风雨
机构地区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9-31,共3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关键词
教师话语权
虚假权威
个体话语权
对话
课程背景
课堂
社会
对话能力
教育研究者
教师个体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1
吴康宁.
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吗——作为教师的“我”的困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7-10.
被引量:120
2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车槿山译.后现代课程—关于知识的报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8.
3
米靖.
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2):25-29.
被引量:6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再林.
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J]
.世界哲学,2002(2):66-70.
被引量:26
2
吴康宁.信息化发展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J].教育研究,1991,(10):41-4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5
吴康宁.
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10-18.
被引量:212
共引文献
183
1
李弢.
高职教师赋权增能的实践壁垒与突破向度[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1):25-30.
被引量:1
2
黄嘉莉,陈振宁,宋萑.
藏区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最适理论的实证探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4):64-76.
被引量:5
3
张利洪,周也.
新时代教师法治素养:内涵、维度与价值[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1(1):46-57.
4
赖敏.
高校教师发展问题思考[J]
.统计教育,2007(S1):65-67.
5
徐琦.
对话教学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中等职业教育,2008(10):16-17.
被引量:3
6
李长伟.
教师是谁?——与吴康宁教授的对话[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3):3-6.
被引量:7
7
张丽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分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2009(11):58-61.
被引量:4
8
蒋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述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8):56-60.
被引量:10
9
武秀霞.
从依附者到行动者——关于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社会学审视[J]
.教育学术月刊,2014(3):69-73.
被引量:4
10
李长伟.
教师是谁——与吴康宁教授对话[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4):8-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9
1
余华,郭敏飞.
教育评价语言的合作民族志——杭州良渚文化村古道书院个案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1(1):189-201.
被引量:1
2
王诗文.
词语借用的文化背景[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73-80.
被引量:1
3
尹鸿雁.
英语课堂教学个案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S1):110-114.
被引量:10
4
林正军,刘永兵,王冰.
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1):100-104.
被引量:41
5
余志鸿.
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J]
.民族语文,2000(4):23-27.
被引量:24
6
王凤花.
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话语权的缺失与重建[J]
.教育学术月刊,2010(5):77-78.
被引量:10
7
叶琴.
高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现状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5-16.
被引量:2
8
刘桂影,李森.
论课堂教学话语的实质、价值与优化[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38-42.
被引量:20
9
文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
.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91
10
薛才德.
藏语汉借词的特点[J]
.民族语文,1999(3):75-8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3
1
罗豪伟,吴彧君,余华.
对教育评价话语的分析与反思——基于上海高中生对“学霸”的使用调查[J]
.语言学研究,2023(3):165-176.
2
郝焕香.
实然与应然的撞击:课堂话语权的归属[J]
.新课程(综合版),2008,0(9):4-6.
3
刘晓红.
话语研究及其在教育学中的渐进[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1):29-33.
被引量:17
4
叶建强.
新课改呼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性”[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12):144-145.
5
何嘉.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权探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10(9):42-46.
被引量:11
6
彭静.
国内二十年课堂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4):124-128.
被引量:5
7
王兆娣.
社会学视角下教学话语权的危机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96-97.
8
贾美艳.
教师制度性话语权到个体性话语权的嬗变[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4):50-52.
被引量:3
9
段冰.
教师身份认同的隐遁与凸显:课堂话语反思视角[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4):82-86.
10
张晓凤.
十余年来国内教学话语权研究:盘点与思考——基于研究文献的计量和内容分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0):44-48.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许晓菲.
主体间性:教学对话实现的进路[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2,38(5):56-61.
被引量:5
2
杨清波,张静.
从重庆报纸看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4):121-126.
被引量:1
3
王安全.
学校主体间话语:教育民主的本质[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2):86-88.
4
晋银峰.
论课程改革中的话语转型[J]
.中国教育学刊,2011(9):45-48.
被引量:2
5
卫芸.
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初探——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11):21-23.
被引量:1
6
马利飞.
对教师发展取向的观课活动话语的批评性分析[J]
.新余学院学报,2012,17(1):75-78.
7
李航,杜尚荣,李森.
论外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科学,2012,28(2):41-45.
被引量:9
8
薛春仁,龚萍.
企业以货易货经济行为的帐务处理[J]
.工业会计,2000(4):36-37.
9
刘茂军,孟凡杰.
孕育与生成:课程话语与社会的理论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53-56.
被引量:1
10
刘茂军,孟凡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话语层面论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53-56.
被引量:1
1
赵伟.
探究我国中小学课堂社会中教师的个体话语权问题[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0):66-67.
被引量:1
2
袁志忠,袁带秀,胡文勇.
“对话式教学”之我见[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6):9-10.
被引量:1
3
史万兵.
课堂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分析[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6):67-70.
4
徐凌云.
倾听:课堂社会的新境界[J]
.浙江教学研究,2004(6):17-18.
5
祁小三.
调节人际关系 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J]
.学生之友(最作文),2011(24):71-71.
6
李慧芳.
把握课堂教学的六个“度”[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2(5):38-38.
被引量:2
7
贾美艳.
教师制度性话语权到个体性话语权的嬗变[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4):50-52.
被引量:3
8
温小川.
论有效提问及如何实现有效提问[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4(1):33-37.
被引量:8
9
刘达,郝德永.
论现代性语境下教师的个体话语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2):51-54.
被引量:2
10
李如密,吕丛.
学生的对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3(2):5-7.
被引量:1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