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分析
被引量:
5
A Constructivist Analysis of U.S.-Iraq Nuclear Gam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伊朗核危机是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美国和伊朗双方在核问题上的激烈对抗和争斗,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作出了种种不同解释。本文借用建构主义的有关概念和原理来解读美伊在这场核危机中的博弈思维和心态,认为伊朗核危机产生的关键在于美伊对彼此的“敌人”角色认知和身份建构,进而揭示美伊20多年来长期敌视和对抗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伊朗核危机的根源、实质及未来走向。
作者
赵伟明
杨明星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6,共7页
关键词
伊朗
核危机
美国
外交关系
建构主义
核博弈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18
1
Steven R Weisman ,"Bush Confronts New Challenge on Issue of Iran",The New York Times ,Nov .19,2004.
2
[美]亚历山大·温特著 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98-229,281-290.
3
Robert Kagan & William Kristol,Present Dangers:Crisis and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 ,Encounter Book ,LA,2000,pp.131-139.
4
Richard Nixon ,Beyond Peace ,Random House,1994,pp.144-146.
5
Jahangir Amuzegar,"Iran's Crumbling Revolutin",Foreign Affairs ,Jan/Feb,2003,p.46.
6
Fareed Zakaria,"The Stealth Nuclear Threat ",Newsweek ,August 16,2004,p.13.
7
Douglas Jehl & Eric Schmitt,"Data Lacking on Iran's Arms,U S Panel Says",The New York Times,March 9,2005.
8
李学江.“美国锁定伊朗”[N].《人民日报》,2005年2月21日.
9
.“欧美联合对伊朗施压,哈塔米称伊朗不会放弃核计划”[EB/OL].http://chinadaily.com.cn/gb/doc/2005-02/25/content-419562.htm,.
10
张胜平.“伊朗议会通过法案,敦促政府继续发展核技术”,新华社德黑兰2005年5月15日电[N].,.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同上[Z].,..
2
赵国忠主编:《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106页.
3
Washington Institute, Policy Watch, No.743, April 7, 2003.
4
George Perkovich, "Wooing Iran Away From the Axis of Evil".
5
Washington Institute, Policy Watch.
6
Jon B. Wolfsthal, "Flawed Approaches on Iran".
7
Ihid.
8
张胜平."国际观察:美国对伊朗核政策已现端倪"[Z].,..
9
余晓葵."美欲放弃对伊朗接触政策"[N].《光明日报》,2003年5月27日.
10
王龙琴."伊朗核问题有望和平解决"[EB/OL].新华网,2003年10月22日.
共引文献
48
1
程晓勇.
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与美国关系——基于观念对立与利益冲突的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43-49.
被引量:1
2
高尚涛.
个人行为体与国际体系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4(8):55-60.
被引量:1
3
袁正清.
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8-13.
被引量:33
4
刘志云.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的发展[J]
.现代国际关系,2004(10):36-41.
被引量:10
5
方长平.
英国学派与主流建构主义:一种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34-38.
被引量:9
6
周丕启.
合法性与霸权的衰落[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3):50-55.
被引量:4
7
张云燕.
从功能主义到建构主义——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三种范式[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36-41.
被引量:20
8
郑先武.
安全区域主义:一种批判IPE分析视角——比约恩·赫特纳“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J]
.欧洲研究,2005,23(2):27-44.
被引量:8
9
李英桃.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7):50-56.
被引量:11
10
李军.
从第四轮六方会谈看朝核问题的症结与出路[J]
.现代国际关系,2005(8):46-47.
同被引文献
109
1
徐兰兰.
女性主义的"移情合作"与国际关系理论整合[J]
.现代国际关系,2004(7):56-61.
被引量:2
2
方长平,冯秀珍.
国家利益研究的范式之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J]
.国际论坛,2002,4(3):53-59.
被引量:21
3
袁正清.
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8-13.
被引量:33
4
郭树勇.
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演变[J]
.欧洲研究,2004,22(5):24-37.
被引量:12
5
方长平.
英国学派与主流建构主义:一种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34-38.
被引量:9
6
秦亚青,亚历山大.温特.
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8-12.
被引量:27
7
刘贞晔.
国家的社会化、非政府组织及其理论解释范式[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6-31.
被引量:15
8
李春放.
论伊朗现代伊斯兰政治模式[J]
.历史研究,2001(6):144-156.
被引量:18
9
徐雅丽.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J]
.欧洲研究,2005,23(1):66-75.
被引量:11
10
周桂银,党新凯.
权力政治、国家体系和国际关系思想传统——马丁·怀特的国际关系思想[J]
.欧洲研究,2005,23(1):76-8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郭丽.
建构主义视角下“9·11”后美国对伊朗核政策的研究[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2):27-30.
2
程晓勇.
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与美国关系——基于观念对立与利益冲突的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43-49.
被引量:1
3
本刊编辑部,谭秀英,主父笑飞.
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述评(上)[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1):69-78.
被引量:3
4
柳思思.
身份认知与不对称冲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2):114-127.
被引量:28
5
李忠林.
越战后越美关系的发展——一种建构主义视角[J]
.红河学院学报,2011,9(5):32-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李京桦.
国内构建主义研究综述[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7-20.
被引量:5
2
王存刚.
化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智慧——亦谈如何学习、研究和运用欧美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J]
.国际政治研究,2007,28(2):179-185.
被引量:1
3
秦亚青.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1):13-23.
被引量:45
4
康欣.
地位认知、权力结构与国际冲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99-118.
被引量:10
5
柳思思.
公众情感引导机制研究——塔利班与美国对阿富汗的公众情感引导比较[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2):58-76.
被引量:6
6
肖洋.
能源合作与中日互信的重建[J]
.和平与发展,2014(2):66-76.
7
杨林坡.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表述及认知差异[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4):31-35.
被引量:1
8
李玮.
浅析巴以关系中以色列的不对称共处策略[J]
.宁夏社会科学,2015(1):96-103.
9
方长平,宋宝雯.
共有观念、不对等关注与国际冲突的起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3):128-141.
被引量:3
10
薛潇,高治东.
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的特征与构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3):102-105.
被引量:1
1
史艳.
以调节化纠纷——青山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琐记[J]
.工友,2012(1):34-35.
2
没有永远的敌人[J]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4):114-114.
3
周磊,李银辉.
司法困境与解纷出路: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试点改革论析——以S省P县法院为实证分析样本[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1X):29-31.
4
流沙.
没有永远的敌人[J]
.共产党员,2007(02S):47-47.
5
杨丹志.
从容应对南海局势新变化[J]
.瞭望,2014(15):8-8.
6
流沙.
没有永远的敌人[J]
.求贤,2006(11):27-27.
7
陈维斌.
人权会上的激烈对抗[J]
.瞭望,1996(19):37-38.
8
动向[J]
.南方人物周刊,2009(31):10-11.
9
范娇.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以色列合作关系探析[J]
.沧桑,2014(1):102-104.
10
喻振晖.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尽早开展两岸和平谈判[J]
.统一论坛,1998(1):34-36.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