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9期1367-1368,共2页
Occupation and Health
参考文献14
-
1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76-277. 被引量:129
-
2钱铭怡,刘桂臻,肖广兰.北京、宁夏两地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39-41. 被引量:44
-
3黄悦勤,云淑梅,石立红,张桂芝,许又新.中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84-87. 被引量:47
-
4杨励.高中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的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36-237. 被引量:8
-
5高艳华,王敏.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35-235. 被引量:11
-
6刘宝花,黄悦勤,王燕玲,张桂芝,王玉凤.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3):210-213. 被引量:19
-
7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36-338. 被引量:50
-
8赵国秋.杭州市1245名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27-628. 被引量:7
-
9陈昌惠.应激与健康(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48-153. 被引量:11
-
10朱丽娅.307名高考生考试焦虑问题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495-49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56
-
1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45-49. 被引量:59
-
2曾文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3):133-135. 被引量:21
-
3陈昌惠.应激与健康(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48-153. 被引量:11
-
4杨理荣,张宏友,谢焱,邓职森.男女高考生心理差异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1998,13(5):301-302. 被引量:1
-
5杨冬林.由高三学生的压力引起……[J].心理与健康,1997(6):15-15. 被引量:1
-
6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0(3):1-3. 被引量:26
-
7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0):16-18. 被引量:33
-
8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被引量:692
-
9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被引量:405
-
10董奇,夏勇.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5):218-220.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295
-
1张畅真,吴文峰.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欺凌——反刍思维与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J].心理月刊,2024(4):55-59.
-
2彭震宇,邓稳根,袁晓琳.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心理月刊,2023(3):42-46.
-
3朱李婷,刘远亮.大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等因素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82-86. 被引量:10
-
4朱李婷,刘远亭.大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其有关因素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3(1):26-30.
-
5陈武英.利用反事实思维原理改善中学生的抑郁情绪[J].淮海文汇,2011(2):34-36.
-
6张国华,佟秀莲,张彦云,孔德英.师范类大专生社交焦虑状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2):193-194. 被引量:1
-
7姜玉莲,赵晓丽,胡鹏.包头市高中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09,31(S1):217-220.
-
8余敦旺.论多元统计分析在心理测试中的应用[J].池州学院学报,1999,19(3):88-91.
-
9刘朝军,田素英,寻广磊,贾占玲.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82-5784. 被引量:23
-
10冯秀荣,孟宪新.德州市中学生迷恋电脑网络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85-58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55
-
1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83-187. 被引量:877
-
2范虹江.非毕业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3):192-194. 被引量:8
-
3王凯,朱文昌,赵灿.周口市第一中学学生高考前焦虑症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94-595. 被引量:3
-
4赵国秋.杭州市1245名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27-628. 被引量:7
-
5王丽娟,罗雪莲,严成华,丁晓云,俞荣华,张培新,沈均,朱全中,凌强.江苏省南通中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4):521-522. 被引量:7
-
6吴迎春,李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121-123. 被引量:3
-
7程迪.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J].教育评论,2005(1):37-39. 被引量:12
-
8彭宁宁,王丽萍,汪玲,周月芳,高根娣,罗春燕,朱蔚,朱佳佩.上海市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265-268. 被引量:31
-
9郭文武.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7):14-16. 被引量:9
-
10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108-114. 被引量:211
引证文献12
-
1丁俊霞,师彦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20-21. 被引量:3
-
2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36-38. 被引量:29
-
3王金龙,唐建良,赵和丹.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1):27-29. 被引量:12
-
4田贞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153-154. 被引量:1
-
5裴利华,李芳.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J].教育探索,2008(11):118-119. 被引量:4
-
6孙启帆,丁俊霞.班级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科教文汇,2009(2):86-86. 被引量:1
-
7施永斌,黄敏,何琼娜,张展星,朱振芳.780名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6):418-419. 被引量:3
-
8施永斌,黄敏,何琼娜,张展星,朱振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57-58. 被引量:6
-
9翟宏旭.不同因素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31-231. 被引量:1
-
10张展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6):915-91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71
-
1熊强,李瑾.亲子依恋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5):206-208.
-
2何仕.福建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特征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57-65. 被引量:1
-
3李国强.积极心理学观照下的心理教师专业角色的重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2):122-125. 被引量:5
-
4经承学,王琳琳,方栓锋,冯启明,王家琳,陈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3):1833-1835. 被引量:13
-
5施永斌,黄敏,何琼娜,张展星,朱振芳.780名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6):418-419. 被引量:3
-
6张静,张冲,官群.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65-70. 被引量:16
-
7施永斌,黄敏,何琼娜,张展星,朱振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57-58. 被引量:6
-
8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0-45. 被引量:79
-
9徐嘉骏,朱鹏,徐大楠.心理保健操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6):520-522.
-
10张松斌.基于文化理念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41-142. 被引量:3
-
1黄怀钧,王凤霞.21世纪临床心理学展望[J].食品与健康,2001(5):34-35.
-
2赵旭东.临床心理学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1997,18(6):463-464.
-
3李栋.当好“参谋”是我们的职责[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0(3):76-76.
-
4金朝晖,任庆兰.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专访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车志强院长[J].人人健康,2002(10):14-15.
-
5北京回龙观医院[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4).
-
6叶子.多动症患儿长大后易染不良嗜好[J].健康伴侣,2011(4):8-8.
-
7Lynne,Lamberg,顾佳(译).海啸过去,教训深远[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2005,24(6):384-385.
-
8来小彬,陆虹.北京市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2,11(3):29-32. 被引量:29
-
9隗铁夫,刘晶,于新颖,曲荣艳,许秀菊.肿瘤医院管理人员在职培训需求分析[J].中国肿瘤,2006,15(12):852-853. 被引量:3
-
10Health[J].21世纪商业评论,2012(19):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