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8
-
1吉富星,樊轶侠.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及优化路径[J].经济纵横,2021(12):83-89. 被引量:18
-
2胡晓东.动力与阻力:政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双重力量[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5):29-33. 被引量:1
-
3张佑林.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体制创新初探[J].现代经济探讨,2004(7):11-14. 被引量:5
-
4陈国权,李院林.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J].江海学刊,2004(5):92-98. 被引量:41
-
5王晓辉.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4(10):30-33. 被引量:15
-
6安树伟,季任钧.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5):46-50. 被引量:9
-
7朱家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主要特点和协调机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6):41-45. 被引量:6
-
8许庆明,杨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40-45. 被引量:12
-
9王云骏.长三角区域合作中亟待开发的制度资源——非政府组织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J].探索与争鸣,2005(1):33-35. 被引量:16
-
10张二震,方勇.长三角一体化与苏南竞争力[J].江海学刊,2005(5):69-7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夏锦文,李炳烁.长三角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及其法治保障[J].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5(4):27-38. 被引量:4
-
2解国华.区域发展的立法模式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23(1):6-9.
-
3李慧.对西咸经济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44-46. 被引量:2
-
4赵家亮.“新区域主义”的层次特征及对“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54-8756. 被引量:4
-
5施容娇.长三角区域主要港口之间的竞争合作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8(3):69-72. 被引量:2
-
6杨红伟.试论政府管理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切入机制——以区域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管理为例[J].政治与法律,2008(12):20-24. 被引量:1
-
7徐加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全国商情,2009(3):17-18.
-
8黄爱东.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东南学术,2009(4):18-23. 被引量:7
-
9林秋玲.加强城市群建设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城市,2009(7):20-24.
-
10李阳.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欧盟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考察[J].经济论坛,2009(15):89-90. 被引量:2
-
1杨博华.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市人大代表王希芹[J].天津人大,2014(2):36-37.
-
2加强基层党建 促进经济发展[J].党建研究,2007(1).
-
3刘天明.疯狂劫杀的幕后[J].公民与法(检察版),2012(12):54-56.
-
4张文振,闫铎.大学生假期务工维权机制完善的探析[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8Z):229-229. 被引量:1
-
5内外兼修推进司法改革[J].瞭望,2014(39):15-16.
-
6王作勤.就市论市“大北京”[J].中国社会导刊,2002(6):15-16.
-
7崔俊富,陈金伟,苗建军.城市群利益冲突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8-53. 被引量:4
-
8国情[J].天津支部生活,2013(10):3-4.
-
9声音[J].湖北电业,2008(3):6-6.
-
10王立来.解放思想 扩大开放 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J].新世纪领导者,2008(1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