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聊斋俚曲》正反疑问句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清初鲁中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中使用的四种主要的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结合稍早于聊斋俚曲创作年代的《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材料,着力探讨了“VP不曾”、“VP不VP”以及“VP没VP”这三种疑问句式在近代山东方言中的发展,并力求得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作者
宋开玉
李素英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6-119,共4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正反疑问句
历史演变
疑问句式
分类号
H109.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1
路大荒编.《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
.《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3
.《醒世姻缘传》[M].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
4
太田展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5
蒋绍愚 刘坚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元代明代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6
李焱.
《醒世姻缘传》正反疑问句研究[J]
.古汉语研究,2003(3):57-61.
被引量:8
7
傅惠钧.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J]
.古汉语研究,2004(2):62-66.
被引量:12
8
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北京.《中国语文》,1985,.
9
罗福腾.《<醒世姻缘转>的反复问句》[J].北京.《语文研究》,1995,.
10
罗福腾.
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J]
.方言,1996,18(3):69-74.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徐杰.
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J]
.语言研究,1999(2):22-36.
被引量:42
2
罗福腾.
《醒世姻缘传》的反复问句[J]
.语文研究,1996(1):31-33.
被引量:11
3
吴福祥.
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7(1):44-54.
被引量:90
4
徐正考.
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36(5):70-75.
被引量:18
5
李思明.
从变文、元杂剧、《水浒》、《红楼梦》看选择问句的发展[J]
.语言研究,1983,3(2):158-167.
被引量:13
6
刘镜芙.
《金瓶梅词话》中的选择问句[J]
.中国语文,1994(6):454-457.
被引量:13
7
江蓝生.疑问副词“颇、可、还”[A].近代汉语虚词研究[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8
大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9
香坂顺一著.江蓝生,白维国译.白话语汇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共引文献
71
1
石锓,倪峰山.
明代汉语疑问句功能的融合与扩展[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90-106.
被引量:1
2
傅惠钧.
《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233-241.
被引量:7
3
许培新.
《聊斋俚曲集》反复问句探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119-120.
被引量:2
4
徐杰,张媛媛.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J]
.汉语学报,2011(2):60-70.
被引量:18
5
王健.
睢宁话的反复问句[J]
.高校教育管理,1999(3):101-103.
被引量:2
6
陈妹金.
汉语与一些汉藏系语言疑问句疑问手段的类型共性[J]
.语言研究,1993(1):21-31.
被引量:9
7
郑厚尧.
影响儿童理解选择问句的若干因素[J]
.语言研究,1993(1):56-64.
被引量:3
8
李舜华.
教坊宴乐环境影响下的明前中期演剧[J]
.戏剧艺术,2004(3):101-108.
被引量:1
9
傅惠钧.
真性问与假性问: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60-68.
被引量:14
10
史素芬.
山西武乡方言的选择问句[J]
.语文研究,2002(2):63-6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0
1
阎峰.
25年(1980—2004)来蒲松龄研究简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20-24.
被引量:3
2
许培新.
《聊斋俚曲集》反复问句探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119-120.
被引量:2
3
李思明.
从变文、元杂剧、《水浒》、《红楼梦》看选择问句的发展[J]
.语言研究,1983,3(2):158-167.
被引量:13
4
汪玢玲.
七十年来的蒲松龄研究[J]
.蒲松龄研究,1994(2):87-108.
被引量:4
5
丁龙涧.
谈《聊斋俚曲》方言词语的丰富性及生动性[J]
.蒲松龄研究,1991(1):202-217.
被引量:3
6
张泰,隋长虹.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补释[J]
.蒲松龄研究,2004(3):95-105.
被引量:1
7
吴进珍.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语释义[J]
.蒲松龄研究,2004(3):106-112.
被引量:3
8
李焱.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的儿化现象[J]
.中国语文,2002(3):239-242.
被引量:3
9
吴庆峰,张金霞.
《聊斋俚曲集》歇后语汇释[J]
.蒲松龄研究,2002(4):68-77.
被引量:9
10
吴波.
士大夫的“劝惩遣怀”之作与落魄书生的“孤愤”之书——《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比较[J]
.中国文学研究,2005(1):65-7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李汉举,吴兴兰.
2005年蒲松龄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08(4):135-144.
2
朱璇.
《长生殿》正反问句初探[J]
.文教资料,2011(28):27-29.
3
林晓爽.
《聊斋俚曲集》语言学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15(3):100-1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曹世瑞.
2011—2017:《聊斋志异》研究的四个热点与两个方向——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的分析[J]
.河北学刊,2019,0(5):145-152.
被引量:1
1
甄珍.
《聊斋俚曲》与淄博方言中的“着”、“过”考察[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3-26.
2
李素英,侯伟玲.
《聊斋俚曲》中的选择疑问句研究[J]
.科技信息,2007(1):156-157.
3
刁统菊.
《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运用[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18-119.
被引量:3
4
魏红.
从《聊斋俚曲》看明清山东方言里的介词“着”[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26(2):107-110.
被引量:3
5
翟燕.
近代汉语后期语气词“啊”与“呀”、“哇”、“哪”的关系——以《聊斋俚曲》为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5):146-153.
被引量:7
6
许培新.
《聊斋俚曲》中的正反疑问句考察[J]
.求索,2013(1):171-173.
被引量:1
7
翟燕.
《聊斋俚曲》中语气助词“啊”、“呀”的使用及其关系考察[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41-44.
被引量:4
8
张薇.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1):95-96.
被引量:5
9
谢留文.
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J]
.方言,1995(3):208-210.
被引量:16
10
李登桥.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汇的特点[J]
.铜仁学院学报,2010,4(2):53-57.
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