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
9
A Survey of Several Theoretical Debates on China's Rise and Their Academic Implic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绕中国崛起与大国成长,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近年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国含义、历史分期、崛起环境评估、崛起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理争鸣。笔者认为,这种争鸣不仅有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与多元化,而且对理论本身也有重大意义:“问题研究”不断引导“主义创新”,推动“学术命题”与“政治命题”的研究更趋平衡,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寻找根基,不断开辟大国成长研究的科学道路。
作者
郭树勇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
出处
《国际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关键词
中国
学术意义
国际关系理论
综合国力
共同利益
历史分期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19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3
1
秦亚青.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被引量:157
2
时殷弘.关于中国的大国地位及其形象的思考.国际经济评论,1999,(9).
3
任东来.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A].引自高全喜主编.《大国》[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期.第76页.
4
黄仁伟.《中国崛起的时间与空间》[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3至4页.
5
阎学通.
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评估[J]
.战略与管理,1997(1):17-25.
被引量:24
6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有助于改变世界格局[N].载《环球时报》,2004年2月27日.
7
胡鞍钢.是威胁论还是互利论:中国经济崛起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A]..载《国情报告》[C].,2002年第61期..
8
施文.中国崛起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A]..载《中国政治学》[C].,2004年5月3日..
9
陶德言 张滨阳.崛起是大国抱负[N].载《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4月7日.
10
金灿荣.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A].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编.《国际前沿问题研究》[C].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4月.第72至80页.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穆光宗,陈卫.
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J]
.开放时代,1999(3):72-80.
被引量:16
2
唐世平.
理想安全环境与新世纪中国大战略[J]
.战略与管理,2000(6):42-49.
被引量:6
3
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4
亚历山大·温特 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5
.《辞海》[M].,1979年版..
6
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7
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85页.
8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第541页.
9
克利福德·格尔茨 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73..
10
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共引文献
219
1
李博一.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生成路径与发展前景[J]
.前沿,2021(3):36-49.
被引量:3
2
郭静.
中国政治学的自主探索[J]
.东方学刊,2020(1):31-46.
被引量:2
3
秦亚青.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构建[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3):64-73.
被引量:5
4
陈纳慧.
文化差异、理论普遍性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兼论秦亚青教授、赵汀阳教授的关系理论[J]
.国际观察,2023(5):109-136.
5
金正昆,陈斐斐.
孔子外交思想的当代研究[J]
.国际观察,2020(1):101-118.
被引量:3
6
张乃和.
英国学派与中世纪欧洲模式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43-50.
被引量:1
7
方晓强,宋建章.
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分析[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46-49.
8
方柏华.
冷战后的中国国际环境及若干战略思考[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1):3-9.
9
陆俊元.
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之地缘政治析[J]
.俄罗斯研究,1997(3):6-12.
被引量:1
10
李晶,罗雪中.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207-209.
同被引文献
138
1
汪红伟.
试论中国军事外交:军事软权力运用[J]
.理论月刊,2009(4):86-89.
被引量:2
2
王建朗,郦永庆.
50年来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9(5):131-156.
被引量:12
3
卢义民,倪世雄.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6):59-65.
被引量:4
4
叶青.
浅析中国特色人文外交[J]
.国际展望,2010,2(1):37-45.
被引量:5
5
王晓德.
“软实力”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10):5-10.
被引量:18
6
王学东.
国家崛起与国家声誉[J]
.现代国际关系,2004(7):21-25.
被引量:6
7
林珏.
试探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与能源因素的制约[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4):52-57.
被引量:1
8
宋玉华,姚建农.
论新兴大国的崛起与现有大国的战略[J]
.国际问题研究,2004(6):50-54.
被引量:11
9
阎学通,秦亚青,倪乐雄,李强,张文木.
“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笔谈[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51-53.
被引量:30
10
丁元竹.
大国崛起[J]
.瞭望,2004(39):14-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秦亚青.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13.
被引量:90
2
刘恩东.
中国和平崛起的科学理念及内涵[J]
.实事求是,2006(4):22-24.
3
聂军,刘凯军.
自然灾害国际援助是预防性外交吗?——评《预防性外交理论的现实诠释:以印度洋海啸事件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7):31-34.
4
王栋,贾子方.
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32-53.
被引量:7
5
刘家明.
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探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7-20.
6
李贵强.
“和平崛起”新维度下的中国外交[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3):30-36.
7
曹文振,丁一.
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重塑——兼论中美权力转移下的冲突与包容[J]
.太平洋学报,2013,21(3):22-31.
被引量:5
8
石之瑜.
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地方性学派[J]
.国际政治科学,2010(3):51-73.
被引量:7
9
王辛未.
我们是谁——后美国时代的中国自我定位[J]
.金田,2014,0(12):385-385.
二级引证文献
105
1
谢若初.
为新时代东方外交史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4):31-38.
2
李博一.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生成路径与发展前景[J]
.前沿,2021(3):36-49.
被引量:3
3
梁秋军.
《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评介[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2(2):379-390.
4
秦亚青.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构建[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3):64-73.
被引量:5
5
陈纳慧.
文化差异、理论普遍性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兼论秦亚青教授、赵汀阳教授的关系理论[J]
.国际观察,2023(5):109-136.
6
张旗,白云真.
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构建[J]
.国际观察,2022(4):30-58.
被引量:5
7
张清敏,李敃窥.
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探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4):3-20.
被引量:16
8
秦亚青.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J]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3):1-23.
被引量:95
9
王俊生.
科学人文主义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一项研究议程[J]
.南京社会科学,2007(1):53-59.
10
王俊生.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科学人文主义范式与中国国际关系学[J]
.人文杂志,2007(1):170-176.
被引量:3
1
刘卫华.
仲裁第三人制度刍议[J]
.仲裁与法律,2004(5):53-61.
2
董邦俊.
论我国保安处分制度之构建[J]
.学习论坛,2010,26(11):77-80.
被引量:4
3
刘卫华.
仲裁第三人制度刍议[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20-22.
被引量:2
4
褚娟.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1-3.
5
宋恩平.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J]
.马克思主义学刊,2013(1):132-136.
6
郭晓舟.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
.南方论刊,2010(4):32-33.
被引量:3
7
吴越.
报告里的大国成长:顶层话语与社会变迁[J]
.齐鲁周刊,2016,0(5):30-31.
8
郝时远.
大国成长与民族问题:中国及其国际比较[J]
.国际经济评论,2014(5):9-34.
被引量:14
9
姜士林.
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J]
.党建,2007(10):13-13.
被引量:1
10
曾建红.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J]
.法制与经济,2011,20(13):79-79.
国际观察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