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观察》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同被引文献12
-
1多萝西·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205-220.
-
2[美]多萝西·伦纳德·巴顿著.孟庆国,侯世昌译.知识与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0
-
3Prahalad, C.K.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l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May-June: 79-90.
-
4薄湘平,邓逸伦.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5005-5012. 被引量:6
-
5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
6康荣平,柯银斌.格兰仕集团的成长、战略与核心能力[J].管理世界,2001,17(1):189-195. 被引量:31
-
7王江,杨锡怀,樊治平.企业的核心能力及其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6(1):31-34. 被引量:19
-
8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3):34-38. 被引量:24
-
9吴爱华,苏敬勤.核心能力及比较核心能力之识别[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7):20-22. 被引量:11
-
10张瑞敏.创新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J].企业管理,2001(10):45-4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7
-
1刘文静.论海尔的核心能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7):50-51. 被引量:3
-
2韩新伟.谈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J].商业时代,2009(8):34-35. 被引量:1
-
3韩新伟.企业核心能力的比较知识优势观[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7):381-383. 被引量:1
-
4李春.长虹与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29(7):34-34.
-
5韩新伟.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六因素模型——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0-34.
-
6殷斐.企业人才管理中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J].商情,2012(32):152-152.
-
7杨长峰,孙延华,李松.浅淡林业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中国林业企业,2003(5):6-8.
-
1本刊记者.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J].领导科学论坛,2013(1).
-
2张建伟.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46-48.
-
3钟运动.基于价值链(网)的企业战略理论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190-193. 被引量:1
-
4许庆瑞,张蕾,王勇.知识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8):74-77. 被引量:8
-
5郑立明.企业战略理论发展的特征及趋势[J].江苏商论,2008(8):151-153.
-
6张相铭.多语能力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4):48-51.
-
7杨凌.浅议企业战略管理[J].大观周刊,2011(26):195-195.
-
8汪涛,万健坚.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3):7-12. 被引量:62
-
9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特殊价值[J].管理观察,2007(7):11-11.
-
10白景坤,邱国栋.动态环境下企业的组织能力及其构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30-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