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稻米》
1996年第2期13-14,共2页
China Rice
二级引证文献6
-
1周根友,刘建,徐少安.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后季稻早育抛栽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8(2):1-4. 被引量:10
-
2郭保卫,张春华,魏海燕,张洪程,陈厚存,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邢琳,管文文,黄幸福,杨雄.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945-3953. 被引量:19
-
3李永富.山区更适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6):112-112. 被引量:1
-
4刘建.沿江稻区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及其高效技术途径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2000,16(3):23-27. 被引量:8
-
5刘建,徐少安,周根友.沿江地区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数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157-159. 被引量:5
-
6周根友,刘建,徐少安.后季稻旱育抛栽不同密肥条件下生长发育特征[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6):401-404. 被引量:7
-
1张家升,刘凤光.水稻肥床旱育秧田培肥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10):35-35. 被引量:1
-
2肖三虎.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07-107.
-
3廖大标,姚立强,张昌迪,王德家,单佯忠,徐启来.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的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1998(6):19-20. 被引量:1
-
4胡惠根,顾习刚,浦金云,钱惠良,王根生,林德生.水稻肥床旱育稀植对恶苗病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1998(1):19-19. 被引量:2
-
5泰德荣.水稻肥床旱育秧田的两种间套种方式[J].当代农业,1996(12):5-6.
-
6马谈斌,谢成林,王汝利.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效果与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6(2):4-4.
-
7成英,秦德荣.水稻肥床旱育秧田的几种高效种植模式[J].当代农业,1997(12):5-6.
-
8茅弼华,谢成林.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机理[J].作物杂志,1996(5):33-35.
-
9易杰忠.水稻肥床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要点[J].当代农业,1997(2):4-5.
-
10赵兴荣,张海泉,顾祖良,王林兴.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在苏南地区的应用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1998(2):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