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声与变声——我国传统七声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5
Zhengsheng & Biansheng--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even - Tone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6,共12页
Music Research
共引文献187
-
1黄大同.曾侯乙编钟十二声名结构样式与生成之推导(上)——兼论其证据与推理方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2):69-87. 被引量:4
-
2宋克宾.论曾侯乙甬钟乐律铭文中“宫调关系”的分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1):92-101. 被引量:1
-
3刘永福.“同均三宫”之“证伪”谬说剖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3(3):65-82.
-
4罗仕艺.在传统中寻求民族的和声语言——黎英海《钢琴小品50首》的和声特色[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21(4):32-34.
-
5杨殿斛.《辞海》、《辞源》“宫调”辞条释义商榷[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53-56. 被引量:2
-
6陈应时.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J].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0-35. 被引量:7
-
7赵立伟.汉石经《尚书》异文与今本《尚书》校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11-13.
-
8陈其翔.舞阳贾湖骨笛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4):10-15. 被引量:5
-
9李成渝.《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72-75. 被引量:3
-
10冯光生,徐雪仙.战国曾侯乙编磬的复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文物,1984(5):60-65.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29
-
1王海华.五声律的缘起以及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2008(7):143-144. 被引量:5
-
2夏旭光,王海华.探究五声律的起源[J].电影评介,2008(9):87-88. 被引量:3
-
3李武华.关于陕西民间的燕乐音阶及清乐音阶的测音与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3):23-27. 被引量:6
-
4赵金虎.清末民初传习的二人台牌子曲《出鼓子》及其与中国传统乐学的渊源关系——为缅怀我国著名传统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并几位二人台著名乐师而作[J].中国音乐学,1999(2):9-18. 被引量:5
-
5黄翔鹏.《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简谱示意本》题记[J].中国音乐学,1998(3):5-10. 被引量:5
-
6童忠良.正声论[J].中国音乐学,1998(4):5-11. 被引量:15
-
7黄翔鹏.“唯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乐问—中国传统音乐百题》之八[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2):3-7. 被引量:23
-
8黄翔鹏.八音之乐与“应”“和”■考索(《“八音之乐”索隐》上篇)[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4):1-6. 被引量:8
-
9杜亚雄.八卦中的数字及中国音乐中的数字观念[J].音乐研究,1997(3):69-73. 被引量:3
-
10黄翔鹏.中国传统音调的数理逻辑关系问题[J].中国音乐学,1986(3):9-27. 被引量:95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杨望清,郭洪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J].前卫医药杂志,2000,17(2):124-126.
-
2田晨.五大音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与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1):121-124.
-
3刘永福.杨荫浏“宫调”话语学术影响述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1):99-104. 被引量:1
-
4褚历.同均三宫的简略和常见形式——同均异声三宫[J].中国音乐学,2022(4):71-83. 被引量:1
-
5蒲亨建.对《“同均三宫”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3):4-10.
-
6苏振华.荆河戏曲牌[大开门]外八调名称重解[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5):108-114.
-
7褚历.同均三宫理论的产生过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3,42(3):5-14.
-
8陶晓通.五音与十二律吕在现代编曲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大观(论坛),2024(1):36-41.
-
9刘永福.“同均三宫”谬说再辨[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4(2):4-15.
-
10吴昊,陈荃有.新时代中国古代音乐研究进展与趋势[J].人民音乐,2024(9):18-24.
-
1杜亚雄.关于四个变声名称的建议[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4):54-58. 被引量:1
-
2何昌林.“变”与 “闰”——与陈应时同志讨论[J].中国音乐学,1985(1):94-99. 被引量:3
-
3曹莉.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正声”与“变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3):36-37.
-
4谷杰.“下徵调”的名与实及相关乐律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1):84-87. 被引量:1
-
5师洪震.浅谈变声期中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05-106.
-
6陈应时.“变”和“闰”是清角和清羽吗?——对王光祈“燕调”理论的质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2):13-20. 被引量:19
-
7张兰霞.戏曲演员变声期的发声训练[J].大舞台,2002(4).
-
8李润萍.我国民族调式探佚[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6(1):27-29.
-
9王镇庚.“诸宫调”是什么?[J].中国音乐,1987(4):60-61. 被引量:1
-
10沙叶新.王洛勇:付出了,总会有结果[J].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9):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