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典故”探研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典”本是提纲挈领式的备忘录,“故”本是储存于记忆、流传在口头的对典的解释。典故相互配合,构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文字操作的方便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故”有了记录在案的可能,古人称之为“淫文破典”。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典”有了重新解释的必要,各种权变之术、临事之宜应运而生,古人称之为“淫权破故”。破的好处是典故的合一,使文挣脱口语的束缚而独立。但破又使大量的典丧失故的解说,成为无法索解的微言。
作者 罗家湘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6-199,共4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典故 语体 文体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吴忠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说会纂》[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28页.
  • 2阮元.《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113、117、118、118页.
  • 3刘起舒.《尚书学史》[M].中华书局,1989年.第52页.
  • 4饶宗颐.《册祝考、册伐与地理—论工典及有关问题(殷礼提纲之一)》[A]..《华学》第4辑[C].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 5靳青万.论殷周的文祭——兼再释“文献”[J].文史哲,2001(2):86-90. 被引量:7
  • 6竺可桢.《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A]..《竺可桢文集》[C].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135页.
  • 7胡厚宣.《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A]..《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 8胡厚宣.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12(1):49-86. 被引量:125
  • 9黄怀信编撰.《逸周书汇校集注》[A].陈汉章.《周书后案》[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124页.

二级参考文献6

  •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 3靳青万.《论语·八佾》训诂的编辑学视角—试说"徵"、"献"之误训[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3).
  • 4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缩印本,1980.
  • 5四库全书·经部[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 6中文大辞典(第21册)[M].台北:中国文化研究所,1968.

共引文献170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