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受淹中稻割穗再生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
8
Technical Measures for Panicle-clipped Ratoon of Flooded Medium Ri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稻抽穗扬花期受洪涝危害,会造成颖花退化、抽穗困难甚至植株死亡,致使水稻减产、绝收,此时补种晚稻则易受寒露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极不稳定,2004年试验表明,采用割穗再生栽培技术,能取得较高产量,单产达6.25 t/hm2,可减少洪涝产量损失,且省工节本,是一项良好的救灾技术措施。介绍了割穗再生的主要技术措施。
作者
姚本玉
刘小铁
刘兴美
田梅
米贤春
唐明梅
机构地区
孝坪镇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辰溪县农业局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Hybrid Rice
关键词
中稻
洪涝灾害
割穗再生
栽培技术
分类号
Q945.39 [生物学—植物学]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75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3
1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1
2
任昌福 吴永兴 张洪 等.杂交稻蓄留再生稻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J].西南农学院学报,1982,(2):10-15.
3
孙晓辉.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A]..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
4
熊洪.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J]
.杂交水稻,1996,11(5):22-24.
被引量:29
5
郑常敏.
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特点初探[J]
.中国稻米,1996,2(4):11-12.
被引量:29
6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7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J]
.再生稻,1994(1):10-14.
被引量:13
8
周方俊,何银成,何杰,葛海洪,王治绍,姜银国,雷俊春,张琼龙.
受淹中稻割穗再生高产特点及主要技术[J]
.杂交水稻,1999,14(6):33-34.
被引量:2
9
张上守,卓传营,姜照伟,李义珍,郭聪华.
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03,18(1):1-6.
被引量:50
10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李义珍,黄育民,陈子聪,蔡亚港,黄海明.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1,11(1):1-12.
被引量:35
2
刘保国,张修清,王光明,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78-381.
被引量:22
3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4
任天举.
头季稻后期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再生稻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2):32-37.
被引量:21
5
徐富贤,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J]
.杂交水稻,1993,8(4):25-28.
被引量:26
6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3):6-12.
被引量:9
7
廖思樟,廖时权.
再论再生稻的施肥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1989(4):17-19.
被引量:3
8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9
朱碧岩,吴永常,杨宝平.
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23-27.
被引量:30
10
余伟秀,黄友钦.
头季稻株营养物质与再生稻生育的关系[J]
.杂交水稻,1994,9(1):15-18.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75
1
唐永群,李经勇.
杂交中稻——再生稻抛秧栽培技术方案的优选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30-32.
被引量:2
2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3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4
蒋志成,任天举.
杂交水稻再生力的遗传效应分析[J]
.南方农业,2007,1(2):11-14.
5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3-107.
被引量:20
6
张桂莲,屠乃美,张顺堂.
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4,24(5):26-26.
被引量:11
7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55-59.
被引量:12
8
易镇邪,屠乃美,王璞,陈平平.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J]
.作物学报,2005,31(3):330-336.
被引量:8
9
陈冬林,邓小华.
提高冷浸田再生稻产量的途径[J]
.中国稻米,2005,11(2):24-25.
被引量:2
10
邓小华,张华林,黄绿荷.
再生稻冷浸田半旱式垄作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2):38-4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8
1
周大川,葛茂友,何高,孙长锋,李成,李斌,孙雨红,王建法,韩雪峰.
水稻涝害程度影响因子及抗逆栽培措施[J]
.上海农业科技,2004(5):45-46.
被引量:8
2
李永和,石亚月,陈耀岳.
试论洪涝对水稻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83-87.
被引量:39
3
施国庆,陈国坤,许洪涛.
洪涝对晚粳稻产量影响及补救措施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994,35(3):119-122.
被引量:4
4
杨广清.
方除乳油对斜纹夜蛾的防效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5(4):64-65.
被引量:2
5
蒋廷杰,易镇邪,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359-363.
被引量:28
6
陈永华,赵森,严钦泉,肖国樱.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农艺性状和生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512-516.
被引量:29
7
陈永华,赵森,柳俊,严钦泉,肖国樱.
水稻耐淹涝性状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的研究[J]
.遗传,2006,28(12):1562-1566.
被引量:13
8
张淑杰,张玉书,李广霞,武晋雯,冯锐,陈鹏狮.
2005年气象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影响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6):46-49.
被引量:14
9
姚本玉,张昌辉,刘小铁,瞿开良,田菊翠,熊永胜.
辣椒红色炭疽病暴发成因及综防措施[J]
.长江蔬菜,2007(5):23-25.
被引量:4
10
张春辉.
内江洪涝特点及成因分析[J]
.四川气象,2007,27(1):21-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张乃洪,白文波,李瑞英,王明田,宋吉青,李茂松.
泸县受淹水稻割苗再生技术[J]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2):237-239.
被引量:1
2
包昌荣,姚本玉,刘小铁,李平,张昌文,龚代富,唐彩秀,唐光正,欧勇.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4):84-86.
被引量:2
3
白文波,李茂松,张乃洪,李瑞英,刘布春,武永峰,王春艳,王秀芬,宋吉青.
洪水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4):1-5.
被引量:2
4
刘小铁,姚本玉,欧玲燕.
生态蔬菜基地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J]
.长江蔬菜,2008(09X):82-85.
5
刘代银,刘基敏,牟锦毅.
受淹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2009,15(1):30-33.
被引量:9
6
张林,熊洪,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徐富贤.
杂交中稻耐淹高产栽培和减灾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2):28-31.
被引量:2
7
周兴兵,张林,郭晓艺,熊洪,徐富贤,朱永川,刘茂.
杂交中稻不同割苗时期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3,19(1):54-55.
被引量:2
8
周兴兵,熊洪,蒋鹏,张林,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2015,21(5):29-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王宁,田元.
沿河县春早熟蔬菜综合配套技术[J]
.农技服务,2010,27(7):838-839.
2
张林,熊洪,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徐富贤.
杂交中稻耐淹高产栽培和减灾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2):28-31.
被引量:2
3
周恒华.
湖南辰溪县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2011,3(3):43-45.
4
林芳,姚祖武,江文清,刘端华,谢冬容,周仕全.
高产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5主要特性与再生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1,17(6):73-74.
5
何花榕,房贤涛,翁国华,郭灵灵,杨惠杰.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6-10.
被引量:21
6
周兴兵,张林,郭晓艺,熊洪,徐富贤,朱永川,刘茂.
杂交中稻不同割苗时期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3,19(1):54-55.
被引量:2
7
周兴兵,熊洪,张林,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3,19(3):35-38.
被引量:2
8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郭晓艺,张林,刘茂,周兴兵.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
被引量:75
9
朱永生,何炜,郑燕梅,罗曦,谢鸿光,连玲,张建福,谢华安.
不同留桩高度下水稻再生力的基因型差异[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2):123-127.
被引量:5
10
高长清,王记安,刘长兵,郑明,汪新胜.
留桩高度对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9):9-9.
被引量:4
1
王国清,刘道宏,段艮廷,陈传安.
受淹中稻的特点及补救措施[J]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5):692-693.
被引量:1
2
周方俊,何银成,何杰,葛海洪,王治绍,姜银国,雷俊春,张琼龙.
受淹中稻割穗再生高产特点及主要技术[J]
.杂交水稻,1999,14(6):33-34.
被引量:2
3
蒋泽国,蔡宗昌,杨世文.
泸杂4号高粱再生栽培技术[J]
.农家顾问,2005(7):35-35.
4
香菊,高举.
日光温室番茄再生栽培技术[J]
.农家顾问,2002(12):23-24.
5
孙新建.
早春风灾、旱灾对棉花的危害及救灾技术措施[J]
.新疆农业科技,2002(3):15-15.
6
诸渭芳,王庆海.
糯高粱“湘两优糯粱一号”的再生栽培技术[J]
.新农村,2000(3):9-9.
7
高广金,唐道廷,杨艳斌.
酿造高粱泸糯8号“一种两收”再生栽培技术[J]
.杂粮作物,2010,30(2):122-123.
被引量:8
8
王卫聪,胡鑫峰,梁劲秀.
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再生栽培技术[J]
.当代蔬菜,2005(2):29-29.
被引量:1
9
许德君.
大棚辣椒抢早及再生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2008(6):85-85.
被引量:1
10
舒金英,罗明山,刘远鹏.
沼肥在秋伏茄再生栽培技术中的应用[J]
.中国沼气,2005,23(2):39-40.
杂交水稻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