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限政治自由与中国早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5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2,共3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7
-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A]..《文化与公共性》[C].三联书店,1998年版..
-
2张篁溪.《苏报案实录》[A].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第一册[C].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0-381页.
-
3胡道静著.《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M].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页.
-
4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学术月刊,1998,30(8):73-81. 被引量:74
-
5直隶教育杂志,.
-
6《论政府宜充分利用报馆并推行白话演说》[J].东方杂志,.
-
7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9,4.
共引文献128
-
1周志永,庞乾奎.清末民初上海哈同花园场所精神的塑造与感知[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1):122-133. 被引量:2
-
2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J].史林,2008(1):21-35. 被引量:22
-
3谭忠诚.近代中国的秩序危机与国民价值观的寻求[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297-302.
-
4陈国权,徐露辉.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J].浙江社会科学,2004(4):38-42. 被引量:23
-
5周雪飞.中国居民储蓄的公共性探析[J].财政研究,2004,20(7):44-47.
-
6陈进华.行政伦理的社会基础及其价值转向[J].江海学刊,2004(4):202-205. 被引量:1
-
7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以公园为中心的考察[J].史林,2004(5):93-100. 被引量:47
-
8王敏.论陈范[J].学术月刊,2004,36(12):70-75. 被引量:4
-
9洪煜.以王韬为例看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J].史学月刊,2005(3):53-56.
-
10戴海斌.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J].北京社会科学,2005(2):45-53.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42
-
1吴宁,孙鲁.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图谱和意义[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2):1-6. 被引量:5
-
2苏玉娟.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J].东南传播,2007(4):56-57. 被引量:3
-
3张仲礼,熊月之,潘君祥,宋一雷.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特点和研究理论[J].近代史研究,1991(4):19-38. 被引量:5
-
4周积明.租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J].江汉论坛,1997(6):44-49. 被引量:5
-
5邓恩庆.对《汉口租界》各国教堂资料的补充意见[J].武汉文史资料,1994,0(2):225-226. 被引量:1
-
6刘增合.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J].近代史研究,2000(2):237-265. 被引量:51
-
7薛耕莘,王仰清,张鸿奎.上海法租界巡捕房与三十年代上海政治(二)[J].史林,2001(1):23-29. 被引量:5
-
8李莉,田可文.“国共合作”中的武汉抗战音乐活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3):3-15. 被引量:12
-
9张根福.移民促进了近代上海文化心态的开放[J].探索与争鸣,1997(4):33-34. 被引量:3
-
10刘斌.公共领域与1895-1910年报业[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09-1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张湾.胡政之的“文人论政”思想对《大公报》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1(10):148-149.
-
2张湾,杨希.浅谈网络舆论监督[J].新闻世界,2012(8):127-128.
-
3柳帆.新媒体与官民互动探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3(8):114-115. 被引量:1
-
4李俊.区域音乐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歌海,2016(3):24-38. 被引量:5
-
5高凡夫.“红船精神”提出的考察与认识[J].浙江学刊,2018(4):33-38. 被引量:11
-
6仝菲.从时间变迁看报刊构筑公共领域的变化——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南方周末》评论版为例[J].青年记者,2011(9Z):78-79. 被引量:1
-
7李俊,田可文.图像与音乐史研究之关系——以《点石斋画报》晚清音乐生活场景为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0(2):68-77. 被引量:1
-
8郭海旭,童徐颖,彭然.武汉市剧场演变问题研究——由古典戏楼到近代的西化舞台[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2):160-161.
-
9穆鹏程,高福进.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深刻意涵与弘扬路径[J].理论月刊,2021(12):30-37. 被引量:9
-
10侯莎.鼓浪屿租界与中共早期活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6):56-69.
-
1邵华,吕世平.两重性 两面观 两个基本点 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碰撞较量与党的基本路线[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6):53-58.
-
2喻冰.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4(4):86-87.
-
3孙国华,朱景文.对“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之我见——兼论改革与法制不矛盾[J].法学,1992(11):10-13. 被引量:2
-
4龚云.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0(7):9-12. 被引量:2
-
5静思.探索符合实际的新理论是时代的要求[J].唯实,1989(1):65-67.
-
6陆舒媏.研究《法国民法典》,为我国立法工作提供借鉴[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5(1):47-49.
-
7王景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是社会主义本质内涵[J].党政干部学刊,1994(3):6-10.
-
8贾洋,马源.法国民法典历史价值[J].山海经(想象作文)(下),2015,0(5X):23-24.
-
9凌亢.读书偶得[J].瞭望,1993(48):45-45.
-
10向开.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J].理论探索,1992(2):19-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