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P2P软件提供者的帮助侵权责任——美国最高法院Grokster案判决评析 被引量:25

Contributory Copyright Infringement Liability of P2P Software Distributors--Comment on US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in MGM v. Grokster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05年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对争论已久的MGM Studios Inc v Grokster Ltd案做出了判决。最高法院清楚地指出:“索尼案”所确立的“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不是判断法律责任的唯一依据;只要能够证明产品提供者具有引诱他人侵犯版权的意图,仍然可以认定“帮助侵权责任”。这样,自“分散式P2P技术”问世以来,围绕着P2P 软件提供者法律责任的争议终于划上了句号。而21年来有关“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的适用范围也得到了最终的澄清。该判决是自1984年索尼案以来,影响面最广、也是最引人关注的判决之一。本刊在上期刊登了《“积极诱导规则”——从Grosker案看P2P侵权的新标准》一文后,本期继续推出《P2P软件提供者的帮助侵权责任——美国最高法院Grokster案判决评析》,该文更加全面的介绍该案的背景、影响、意义,希望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该案。
作者 王迁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学院
出处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9期52-56,共5页 Electronics Intellectual Property
基金 本文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第16号招标课题<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研究>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Amicus Curiae, U.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Association, p.6,RIAA v.Verizon, 240. F. Supp.2d 24, at 31.
  • 2王迁.P2P软件最终用户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04,14(5):9-13. 被引量:36
  • 3David Nimmer,Nimmer on Copyright,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 Chapter 12.04 [A] [2], Chapter 13(2003).
  • 4A&M Records, Inc v. Napster, 239 F.3d 1004 at.1022(9th Cir. 2001).at.1023.
  • 5王迁.“索尼案”二十年祭——回顾、反思与启示[J].科技与法律,2004(4):59-68. 被引量:57
  • 6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t al.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et al. 464 U.S. 417 at 498 (1984).
  • 7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 v. Grokster,Ltd., 259 F. Supp. 2d 1029, at 1035, 1042 (C.D. Cal.2003); 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 v. Grokster,Ltd., F. 3d 1154, at 1162(9th Cir 2004).
  • 8王迁.新型P2P技术对传统版权间接侵权责任理论的挑战——Grokster案评述[J].电子知识产权,2004(11):30-33. 被引量:9
  • 9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 Petitioners v. Grokster, Ltd., 2005 U.S. LEXIS 5212, at 36-37.at 36, 48.at 38.at 18-21.at 21-22.at 45.at 22-23, 45.at 23, 46.at 18.at 42, 47.at 46, n12.
  • 10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t al.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et al. 464 U.S. 417 at 431 (1984).at 89.

二级参考文献2

引证文献25

二级引证文献1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