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群体性事件的文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任何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面当然包括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方面,这是人们最易疏忽但却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群体性事件文化成因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陈晋胜
安明贤
王俊海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3,共3页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2BFX030)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607
同被引文献
100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11
1
郑忆石.论文化素质与人格塑造[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
2
兰久富.
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7-102.
被引量:54
3
马志政.
论文化环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71-79.
被引量:21
4
赵玉华.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解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61-66.
被引量:9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杨小云.
实现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的历史性转变[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6):32-38.
被引量:18
7
曲建武,曲庆彪.
构建中华民族新的文化模式历史确证[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12(1):61-64.
被引量:3
8
麻宝斌.
论民主的基本精神[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5):74-78.
被引量:3
9
周光辉.
超越政治学——对民主的经济、道德和认知价值的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5):60-68.
被引量:17
10
马广先.
论现代人道德境界的提升[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4):47-5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张曙光.
走向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市场、政府和道德[J]
.天津社会科学,1998(3):12-19.
被引量:19
2
童之伟.
论法治民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18-24.
被引量:8
3
徐显明.
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J]
.法学研究,1996,18(3):37-44.
被引量:234
4
郭永军.
论作为道德范畴的民主[J]
.东岳论丛,1995,16(4):78-81.
被引量:12
5
沈宗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6):5-12.
被引量:19
6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4,5-7,13-14.
7
(美)伯尔曼 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7.
8
亚里土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10.
9
张岱年.中国文化和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共引文献
1607
1
史红.
文化生态与北京舞蹈的审美表现[J]
.中国美学,2021(2):323-340.
被引量:1
2
张定鑫,涂为国,刘小兰,生修雯.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3):13-16.
3
宋娜.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1-2.
4
白雪峰.
浅谈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99-101.
被引量:2
5
陈文新.
政治资源配置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观察,2007(6):15-17.
被引量:2
6
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
邓小平荣辱观与中国社会进步[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49-52.
7
崔健,高珊.
十七大语境下“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6):12-14.
8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9
张永波,谭诚.
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体系演变的当代价值启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3.
10
伍银峰.
试论胡锦涛对邓小平荣辱观的坚持和发展[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8-11.
同被引文献
100
1
周松柏,胡晓登.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柔性处理方针与软化机制[J]
.求实,2006(z3):259-260.
被引量:5
2
曹捷生,徐建文.
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一般规律之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1998,18(12):116-117.
被引量:5
3
童之伟.
国家权力分解定律作用形式之宪法学透视[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3):45-51.
被引量:10
4
派特·斯崔德姆,丁开杰.
风险社会中的认同和冲突[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4):78-86.
被引量:13
5
邱泽奇.
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54-59.
被引量:57
6
黄清吉.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稳定的内涵探析[J]
.学术论坛,2005,28(1):16-18.
被引量:4
7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2(5):6-9.
被引量:210
8
翁定军.
冲突的策略 以S市三峡移民的生活适应为例[J]
.社会,2005,25(2):112-136.
被引量:28
9
万川.
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2):37-40.
被引量:24
10
吴明君.
关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探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1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2
1
王奎清.
当前我国社会的利益冲突及其整合机制研究[J]
.学习论坛,2007,23(5):59-61.
被引量:5
2
宋梅.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3):11-14.
被引量:6
3
李锋清.
转型期青年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3):17-19.
4
吴佩芬,王国明.
近几年学术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45-48.
被引量:14
5
姚来燕.
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3(2):61-64.
被引量:3
6
张紧跟.
从维权抗争到协商对话:当代中国民主建设新思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2):23-30.
被引量:29
7
路向峰.
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J]
.江汉论坛,2011(5):43-46.
被引量:4
8
刘伟红.
近年来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述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4):3-7.
9
张文惠.
群体性事件对民众心理影响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5(5):46-47.
被引量:1
10
郑璇.
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4):86-86.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夏瑛,张东,赵乾.
环保督察中的环境诉求与政府回应——基于省级环保督察资料的实证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1):69-79.
被引量:19
2
闫晓红.
信息公开:社会维稳、进步的助推器——以现代网络技术为研究视角[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6):38-40.
3
郜战红.
公民利益:民主集中制浅议[J]
.理论观察,2012(1):35-37.
4
焦奎.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学习论坛,2007,23(12):56-59.
被引量:2
5
卢凤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整合功能[J]
.求实,2008(4):4-7.
被引量:9
6
赵远.
从冲突到合作:森林资源管理中矛盾的整合协调[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503-12505.
被引量:1
7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预测预警与智能决策技术研究课题组,李丽华.
群体性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3):50-55.
被引量:2
8
贺翠芳,任中平.
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62-65.
被引量:6
9
赵莉苹.
社会信任道德的危机与重建[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2):16-20.
被引量:3
10
徐卫国,任端军.
论群体性事件中党的工作[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10(2):26-29.
被引量:2
1
李文满,乔利平.
入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56-58.
2
王春红.
关于高校非遗传承现状的分析和思考——以温州市为例[J]
.艺术科技,2016,29(3):44-45.
被引量:7
3
谢正勇,吴飞.
尹珍文化浅析[J]
.教育文化论坛,2010,2(4):116-120.
被引量:1
4
王晓慧,刘文会,王端阳.
保定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5(3).
5
徐芳.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9):197-197.
6
王家忠.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
.巢湖学院学报,2007,9(3):93-97.
被引量:6
7
杨建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再思考[J]
.神州,2016,0(11):25-26.
8
胡鞍钢.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J]
.中关村,2004(7):33-33.
被引量:2
9
余秋雨.
《文明冲突论》的误区[J]
.世界,2006(8):12-17.
10
樊小乔.
朝阳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15,0(10):84-85.
理论探索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