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背越式跳高最后两步助跑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的最后两步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提高腾空高度必需提高助跑速度,增加起跳腿起跳瞬间弹性势能的聚集,缩短起跳时间,而其跳高过程中的运动学角度只有符合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助跑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
作者
郑富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年第6期183-185,共3页
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助跑的最后两步
运动学特征
分类号
G823.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0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苏斌,吕乙林,张利平.
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的初步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1):104-108.
被引量:34
2
侯日信.背越式跳高弧线段助跑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其技术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
3
吴劲松,潘华山.
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体育学刊,2003,10(2):112-114.
被引量:8
4
李国东,赵连甲.
现阶段中国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至起跳的技术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75-977.
被引量:35
5
陈晓春.
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14(4):115-116.
被引量:3
6
卢钢 秦永祥.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8,(4):63-64.
7
龙斌.
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的再认识[J]
.体育学刊,2002,9(3):120-122.
被引量:40
8
E.博特米歇尔.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征[J].国外体育科技,1990,(2).
9
陈壮荔,侯明森.
背越式跳高助跑后两步技术对起跳效果的影响──兼析张××的有关技术[J]
.福建体育科技,1995,14(1):34-37.
被引量:6
10
贾萨斯.戴佩纳,王学锋.
背越式跳高的生物力学分析(Ⅰ)[J]
.山东体育科技,1989,11(1):52-67.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陈影红,张敏,许欣烈.
九十年代中国短跑运动发展状况及对策[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2):77-82.
被引量:9
2
冯敦寿,王大愚.
朱建华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19(3):1-5.
被引量:4
3
周成之,王保成.
人体起跳机制和起跳效果之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2(4):1-11.
被引量:33
4
姚天白.
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1983,0(4):42-45.
被引量:4
5
王大愚.朱建华和六名外国运动员起跳和过杆技术比较[J].现代跳高训练和技术研究,1990,.
6
贾萨斯.戴佩纳,王学锋.
背越式跳高的生物力学分析(Ⅰ)[J]
.山东体育科技,1989,11(1):52-67.
被引量:24
7
孙守正,白二宇.
对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再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9,4(1):72-78.
被引量:28
8
丁英俊,张大超,李春生.
中国田径运动的态、辩、谋[J]
.浙江体育科学,1998,20(4):22-26.
被引量:8
9
冯树勇.
论世界田径运动形势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J]
.中国体育教练员,1997,5(3):11-13.
被引量:20
10
吕望山.
运动训练发展新方向[J]
.中国体育教练员,1997,0(3):22-2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05
1
蒋海燕,王舟舟.
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高重点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运动精品,2019,0(12):125-126.
被引量:1
2
肖和伟,杨洁,刘宝华,陈世红,舒键,莫会逸.
从运动学视角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J]
.体育视野,2022(10):116-118.
3
苏斌,杨柳霞.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1):70-72.
被引量:9
4
吴瑞宝,赵焕斌.
对背越式跳高采用“倒垂■”形过杆技术的探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7(2):114-116.
5
张建民.
利用腾起高度越过理想高度的横杆[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88-90.
6
朱志平.
背越式跳高助跑倒二步技术在起跳中的作用[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4):35-36.
被引量:3
7
陈洁敏,章莺.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37-40.
被引量:35
8
陈马强,向超宗.
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SSC活动的运动学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122-123.
被引量:1
9
路宗霞,翟丰,周忠林.
由“刘翔现象”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2009(1):536-537.
被引量:5
10
邱爽.
普通高校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时相的技术分析——以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女子跳高队为例[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105-107.
1
王新坤,党伟.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63-64.
2
徐振会,屈跃林.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重心水平速度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教师,2011(17):121-121.
3
张军霞,刘生杰.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及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1):78-81.
被引量:8
4
庞庆军,李银萍,李龙谱.
背越式跳高最后两步助跑对跳高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33-434.
5
庞庆军,李银萍,李龙谱.
背越式跳高最后两步助跑对跳高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49-50.
6
童树涛.
现阶段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速度的运动学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106-106.
7
王代才.
8.90米的跳远世界纪录高不可攀吗?——兼谈比蒙的跳远技术[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0,6(2):34-39.
8
余建华.
跳高的姿势[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12(2):47-47.
9
千之深城,三正宫下,黄汉升.
三级跳远18米时三个起跳阶段速度的估计[J]
.中国体育科技,1985,21(10):28-32.
10
朱旭红.
我国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变化探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96-97.
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