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向圆融——朱熹的理学诠释学原则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朱子的理学诠释学实际上是绾经学诠释与理学诠释为一途。经学诠释是基础,理学诠释是核心。本文着眼于探讨朱子理学诠释学原则,它分为两部分:经学诠释原则与理学诠释原则。朱子的诠释原则受到来自经学立场与理学立场两方面的批评。
作者
谢晓东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7,共4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朱熹
经学
理学
理学诠释学
原则
批评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22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Xun-Wu Chen A Hermenetical Reading of Confucianism[J].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27:1(March 2000)Boston: Blackwell Publishers .
2
钱穆.朱子新学案[M].成都:巴蜀书社,1986..
3
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M].上海:上海书店,1989..
5
朱熹.四书或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
Shu -hsien Liu. 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 M ].London: Greenwood Press , 1998 .
7
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8
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722
1
周光庆.
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专题讨论)——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J]
.河北学刊,2004,24(5):24-28.
被引量:10
2
雷平.
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述略[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603-607.
被引量:1
3
魏义霞.
人学源头:古代哲学视界中的人[J]
.学术交流,2001(1):56-61.
4
李延仓.
“非《庄》”思想述论——从荀子到葛洪[J]
.中华文化论坛,2004(3):102-106.
5
马尽举.
《论语》雌雉节新解[J]
.史学月刊,2004(10):23-31.
被引量:2
6
郑万耕.
损益两卦何以深受古人青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2-86.
被引量:1
7
邓志峰.
义法史学与中唐新史学运动[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29-39.
被引量:9
8
夏俊华.
批判与坚守——论民间文化在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的不同命运[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01-103.
9
陈卫平.
“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域性研究”笔谈——略论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域性传统[J]
.文史哲,2005(1):14-17.
被引量:21
10
乐胜奎.
王肃易学刍议[J]
.周易研究,2002(4):66-70.
同被引文献
34
1
彭启福.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278-283.
被引量:11
2
范立舟.
从“理欲之辨”看朱熹对历史动因的解释[J]
.中州学刊,1997(5):133-137.
被引量:1
3
苟志效.
试论朱熹的解释理论及其思维教训[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4):23-27.
被引量:1
4
庆甫.
朱熹经典解释方法论初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2(2):119-124.
被引量:1
5
李兰芝.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J]
.周易研究,1997(2):55-62.
被引量:6
6
周光庆.
朱熹《四书》解释方法论[J]
.孔子研究,2000(6):48-58.
被引量:10
7
汤一介.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6-20.
被引量:35
8
陆敏珍,何俊.
朱熹经典诠释的理念、标准与方法——以《论语·学而》四种诠释为例[J]
.哲学研究,2006(7):24-30.
被引量:4
9
陈来.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J]
.文史哲,2007(2):103-111.
被引量:18
10
钱穆.朱子新学案[M].台北:三民书局,1971.
引证文献
1
1
耿芳朝.
近三十年朱熹诠释学研究述评[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9):114-1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叶晴.
论朱熹读书法对当代儒家哲学诠释的启发[J]
.当代儒学,2022(1):155-174.
2
王鑫.
诠释与重建:论朱熹解《易》的结构化特征[J]
.传统文化研究,2024(1):28-39.
1
谢晓东.
朱熹之理学诠释学原则探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62-65.
被引量:1
2
谢晓东.
经学与理学之间——朱熹之理学诠释学原则初探[J]
.唐都学刊,2002,18(3):12-15.
被引量:1
3
王蕾.
曹端对周子《太极图说》的理学诠释[J]
.齐鲁学刊,2008(1):25-27.
4
王堰永.
原意复归——意义创生:朱熹诠释学追寻的最佳境界[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4-16.
5
尉利工.
朱子训诂与义理并重的经典诠释原则[J]
.哲学动态,2013(3):55-60.
6
蔡方鹿.
注经与哲学——朱熹经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J]
.哲学研究,2003(3):53-59.
被引量:2
7
梁涛.
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J]
.哲学研究,2004(3):48-53.
被引量:38
8
孙旭红.
程颐《春秋》学的理学诠释——兼谈宋代《春秋》学的理学化趋势[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2):34-38.
9
郭亚雄.
“义理先行”与“事求有据”:宋学与清代汉学之异——以道统说的成立与解构为中心[J]
.理论界,2015(5):123-128.
10
李丽琴.
宋代经学诠释与朱熹对儒学终极关切的构建[J]
.孔子研究,2012(4):53-59.
江淮论坛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