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年第02S期18-19,共2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2
-
1朱晓辉,凌文辁.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柔性管理的关键[J].商业研究,2005(3):23-25. 被引量:97
-
2李志,薛艳.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17-120. 被引量:41
-
3项贤明.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题与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4. 被引量:74
-
4刘敏.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力资源战略[J].大众科技,2005,7(12):245-246. 被引量:15
-
5王文倩.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01S):228-228. 被引量:4
-
6张海燕,陈士俊,柳州,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及其成长性评价国内研究述评[J/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20(3).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subject/6303599.
-
7李建航,周洪利,蔡媛莉.组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充要条件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66-70. 被引量:4
-
8晋琳琳,孙海法.商业零售企业员工团队管理的激励约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2):10-12. 被引量:2
-
9魏晓卓,吴君民.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瓶颈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02-108. 被引量:29
-
10梁樑,罗彪,王志强.基于战略的全绩效管理实施模型[J].科研管理,2003,24(5):14-2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张小晖.创新团队知识学习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6):936-942. 被引量:6
-
2高建伟,牛振喜,王少华,李飞.大学国防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及其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7):92-95.
-
3李文艳.试论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12):85-87. 被引量:7
-
4张欣,卜龙.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两级循环联动模式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2):94-98. 被引量:8
-
5梁昌国,赵艳玲,姜梅芳.石油行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探析[J].石油教育,2016(2):67-70. 被引量:1
-
6马凌远,张运辉.外部调任校长与高校创新绩效——基于我国114所“211高校”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5):95-106.
-
7廖苏亮,吴国栋,张娟,段依竺,林振亮,邱莹.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39-45. 被引量:4
-
1时勘.转型期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17(11):12-13. 被引量:11
-
2方以铭.对开展质量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认识与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6,18(A00):39-41.
-
3王萍,王力薇.创业精神的心理学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2):65-66.
-
4廖瑞佥.浅谈厦门市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13(7):62-63.
-
5王海龙.加班费为何加倍[J].行政与人事,2000(8):29-29.
-
6千彦.浅析支出、费用与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5(12):27-27.
-
7刘静,程志聪.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新趋势[J].网友世界,2012(23):53-54. 被引量:1
-
8汪文娟,费广洪.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综述及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1):122-127. 被引量:5
-
9李惠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之友,2013(9):35-37. 被引量:8
-
10罗玉凤.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培养[J].消费导刊,2012(5):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