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22,共1页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8
-
1王艳丽,范世涛,张强,姜镐国.吉林省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S1):57-59. 被引量:14
-
2李平,蒋恩臣,丁乔.立轴柱形变螺距螺旋开沟机临界转速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27(1):129-130. 被引量:4
-
3陈蓓,张仁陟.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634-638. 被引量:73
-
4周桂霞,汪春,冷江龙,李毅.机械化深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27(3):44-45. 被引量:20
-
5郭新荣.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74-77. 被引量:61
-
6陈明霞,查轩,丁光敏.翻耕对花岗岩坡地水分转化及产流产沙特征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3):6-9. 被引量:10
-
7高明,李阳兵,魏朝富,谢德体.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29-33. 被引量:36
-
8石振平,王一力,张海杰.深松技术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措施[J].山西农机,2005(4):34-35. 被引量:2
-
9高焕文,李洪文,王兴文.旱地深松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13(4):126-133. 被引量:34
-
10李潮海,李胜利,王群,郝四平,韩锦峰.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706-1711. 被引量:102
引证文献8
-
1平翠枝,红梅,王文东,赵巴音那木拉,美丽,刘鹏飞,赵乌英嘎.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0,0(7):83-89. 被引量:15
-
2王维忠,李明金.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初探[J].农业装备技术,2006,32(6):14-15. 被引量:6
-
3罗奥,崔红秋,杨富江,祁倩倩,鲁巍,姜玉美,张玉先.不同耕法的土壤理化及农艺学效应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20(3):34-36. 被引量:3
-
4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冯良山,杨宁.不同耕法对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1(2):10-14. 被引量:25
-
5孔晓民,韩成卫,曾苏明,吴秋平,刘丽.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1):108-113. 被引量:90
-
6韩明月,刘选伟,王景立.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应用及推广[J].农业与技术,2014,34(8):48-49. 被引量:3
-
7邱立春,李世强,张旭东,张宇.立旋刀式深松联合耕整地机的设计与试验[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46(4):497-501. 被引量:6
-
8孙庭炜,徐丽华,王鸿斌,隋标.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4):421-42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57
-
1平翠枝,红梅,王文东,赵巴音那木拉,美丽,刘鹏飞,赵乌英嘎.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0,0(7):83-89. 被引量:15
-
2陈法霖,屠乃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机制[J].作物研究,2009,23(3):228-232. 被引量:5
-
3刘红杰,习向银,刘朝科,张涛,古力,赵志鹏,张重义.深翻耕和连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2):298-303. 被引量:21
-
4李永平,王孟本,史向远,周静,张晓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23-727. 被引量:42
-
5黄伟,杨龙宝,杨军.基于ANSYS的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的有限元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3(6):57-58. 被引量:4
-
6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5):1-3. 被引量:16
-
7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不同耕层构造对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21(6):76-80. 被引量:16
-
8晋鹏宇,任伟,陶洪斌,王璞.深松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光合性能及根系生长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1):114-120. 被引量:23
-
9罗洋,郑金玉,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刘武仁,董英山.不同耕层结构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2):113-116. 被引量:11
-
10韩秋成,任爱民,张玉娟,尹国,崔明晖,张晶晶,马维军,李存东.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4,18(2):7-9. 被引量:7
-
1徐臣善.国内外精准农业研究进展[J].德州学院学报,2013,29(4):82-85. 被引量:9
-
2孙艺文,吴凤芝.小麦、燕麦残茬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3(02X):46-51. 被引量:13
-
3彭瑞英.2012年沙河市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J].现代农村科技,2012(12):13-13.
-
4石广建.沙河市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4(4):16-17.
-
5贾良荣,谢以忠,王龙生.也论夏玉米麦茬免耕覆盖直播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2(6):107-108.
-
6鲍庆红,李东立.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2010(31). 被引量:1
-
7何远.保护性耕作为农机具留下广阔市场空间[J].农机市场,2005(9):11-12.
-
8卓格吉.同仁县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模式[J].青海农技推广,2014(4):61-62.
-
9张政国.旱作农业技术浅析[J].定西科技,2006(4):53-53.
-
10王宏立,张祖立,张伟,王红霞.保护性耕作在三江平原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28(5):52-5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