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7
-
1温儒敏.《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10月31日.
-
2赵宪章.《也谈思想史与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8日.
-
3贺照田.《文学史与思想史》[J].郑州大学学报,2003,.
-
4.《鲁迅全集》第3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8页.
-
5张宝明.《问题意识是学术本土化的根本》[N].《社会科学报》,2005年6月23日第5版.
-
6陈独秀.《学说与装饰品》[N].《新青年》8卷2号,1920年10月1日.
-
7张宝明.《学术良知高于启蒙》[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4,8.
共引文献45
-
1张重岗.鲁迅精神视域中的政治维度[J].鲁迅研究月刊,2004(9):31-37.
-
2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
3俞兆平.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思潮的历史定位[J].文艺研究,2004(6):19-26. 被引量:19
-
4王学谦.火的冰:鲁迅生命炼狱的起点——鲁迅第一篇散文诗《自言自语》生命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4(11):11-16. 被引量:3
-
5张永泉.思想批判与心理承传——鲁迅与孔子[J].孔子研究,2004(6):114-118. 被引量:1
-
6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二)——陈独秀与鲁迅启蒙思想的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5(2):43-54. 被引量:1
-
7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 陈独秀与鲁迅比较观(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5(1):42-52. 被引量:1
-
8戴嘉树.东方吉卜赛:论鲁迅、路翎的精神特质[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1):104-109.
-
9张之花.唱独角戏的女人——略论池莉《生活秀》[J].当代文坛,2001(2):40-41.
-
10王学谦.《狼图腾》与新世纪文学的生命叙事[J].文艺争鸣,2005(2):65-70.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64
-
1赵汀阳.一个或所有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7(1):70-78. 被引量:15
-
2徐新建.寻找“本文”[J].文艺研究,1997(1):85-87. 被引量:20
-
3葛兆光.知识史与思想史思想史的写法之二[J].读书,1998,0(2):133-141. 被引量:9
-
4葛兆光.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J].读书,1996,0(6):48-56. 被引量:11
-
5吴福辉.作为文学(商品)生产的海派期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1):1-15. 被引量:14
-
6温儒敏.从学科史回顾八十年代的现代文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5):83-91. 被引量:9
-
7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现代性的偏执:五四启蒙精神与“内圣外王”思维的吊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70-74. 被引量:4
-
8许苏民.思想史探究:把握时代思潮变迁中"活的灵魂"[J].学术月刊,2004,36(12):9-13. 被引量:4
-
9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及发展的五个条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7-8. 被引量:1
-
10张宝明.“文白不争”引发的历史悲情——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现代性的两副面孔[J].学术界,2005(2):68-7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8
-
1刘曙光.学术史与思想史关系的讨论及其反思[J].云梦学刊,2006,27(4):9-12. 被引量:4
-
2温儒敏.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2007(2):110-118. 被引量:52
-
3张宝明.人文学:文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再诠释[J].文学评论,2008(2):162-168. 被引量:4
-
4张宝明.“人道主义”的两副面孔——中国新文学内在气质的歧义[J].文艺争鸣,2008(9):70-79. 被引量:5
-
5方维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3):376-382.
-
6张宝明.旧题新作:寻觅文学史意义上的时间与存在[J].社会科学论坛,2022(1):172-178.
-
7张宝明.中国思想史学科主体性问题的再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22(3):81-89. 被引量:1
-
8杨华丽.文学史与思想史:暖昧原因及其出路[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1):83-91.
二级引证文献65
-
1周子健.从托尔斯泰到马克思:李大钊对人道主义的认识及超越[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3(1):13-24. 被引量:1
-
2赵牧.两难处境,现实关怀——论张宝明的“五四”学及其人文忧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83-91.
-
3兰志成.利器与盲视的双重悖论——读朱立立的《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09(2):67-72. 被引量:1
-
4陈平原.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J].学术月刊,2007,39(11):12-21. 被引量:7
-
5许玉庆.终结 错位 原创——对当代文学批评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文艺评论,2007(6):4-9. 被引量:1
-
6马云.文学的政治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思潮[J].文学评论,2007(5):58-62. 被引量:2
-
7张未民.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J].文艺争鸣,2008(2):6-22. 被引量:42
-
8张宝明.人文学:文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再诠释[J].文学评论,2008(2):162-168. 被引量:4
-
9王又平.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海外汉学”[J].江汉论坛,2008(5):87-89. 被引量:2
-
10阎嘉.错位的尴尬——美国汉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汉学心态”[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5):10-14. 被引量:4
-
1余三定.谈大学生科研的选题[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5,0(1):110-112.
-
2温儒敏,张晓玥.坚持本义 守正创新——温儒敏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08,40(11):155-160. 被引量:2
-
3王崃生,吴兆洪.练习(27)检测题(四)[J].语文月刊,1996,0(Z1):83-86.
-
4孙银平.文艺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J].成功,2012(8):33-33.
-
5大学有四“大”[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9(1):70-70.
-
6马蹄疾.《小小十年》作者叶永蓁生平始末[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9(3):55-57. 被引量:1
-
7关山.新观念 新体例 新方法——简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J].高校教育管理,1987(4):29-31.
-
8学人风采[J].中国文学研究,2012(4).
-
9胡蓉.浅谈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几点特色[J].科学咨询,2008,0(S2):56-56. 被引量:3
-
10张泉.沦陷期周作人思想研究的一种新思路──以耿德华的《被冷落的缪斯》为中心[J].现代中文学刊,2010(3):94-9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