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对象性的存在与对感性世界的正确把握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感性以及感性世界,是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感性以及感性世界,但总是把感性及感性世界当作“中介”,即通过感性及感性世界来联结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人与自然和社会,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对象性的存在。整个世界自从确立了对象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了,而成为了现实的、包含有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这个对象性的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认为感性世界是全部哲学的基础,而只是说感性的对象性世界,即我们感觉以外的对象性世界是惟一客观现实的世界。
作者 周书俊
出处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4,共5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2荣震华 李金山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66,404,433,432,142,247,321,195,216,202,208,111,111,524,528,530,172-173,173,527,56,63,232,230,266,434.
  • 3荣震华 李金山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14,514,515.
  • 4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80,81,87,88-89,105,105.

共引文献43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