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以来玄学美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玄学美学是六朝美学的精魂。从现代学术意义上对玄学基本审美品格的发明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汤用彤关于玄学的系列论文。在其后近70年里,玄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在本体论研究、命题研究、历史分期研究以及个案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玄学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走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展望。
作者 何国平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2,共6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29

  • 1罗曼.英伽登,朱立元.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J].文艺理论研究,1985(3):98-105. 被引量:17
  • 2俞宣孟.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J].中国社会科学,1995(5):85-96. 被引量:14
  • 3杨国荣.存在与境界[J].中国社会科学,1996(5):115-125. 被引量:16
  • 4汪春泓.颍川区域风习与建安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1996(6):81-86. 被引量:1
  • 5[1]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 6[2]王夫之.明诗评选:卷八[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 8《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8页.
  • 9《淮南子》,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9年6月.
  • 10‘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Ⅷ、四二○、13)这样的记述好像是和嵇康的音乐不表现哀乐之情的观点相矛盾一样.但是,这里的"凯乐之情"不是作为"哀"的相反的"乐"而不如应该是"不管什么原因,而自己得到‘乐'"的.这就是第七问答所论述(‘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自得也'Ⅶ、四一八、2).这"凯乐之情"是天下太平而又没有心患意义上的快乐.这时的心境可以说是"平和"的状态(cf.‘和心足于内'Ⅷ、四二○、10).这种意义的快乐是"和"所实现(cf.‘和有乐'Ⅴ、四一○、19.吉译注本(注7)42页和44页把‘和有乐'当作‘乐有和',但这样解释不甚妥当).应该从喜怒哀乐感情层面上的"乐"分开.《琴赋》有证实这种快乐的记述(参见吉译注本60页9-10).

共引文献23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