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以来玄学美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玄学美学是六朝美学的精魂。从现代学术意义上对玄学基本审美品格的发明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汤用彤关于玄学的系列论文。在其后近70年里,玄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在本体论研究、命题研究、历史分期研究以及个案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玄学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走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展望。
作者
何国平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2,共6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20世纪以来
玄学美学
研究综述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248页,第234-249页,第233页.
2
高华平.《魏晋玄学人格关研究》[M].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22页.
3
盛源 袁济喜.《华夏审美风尚史·六朝清音》[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1-80页,第107-108页.
4
蔡锺翔.《美在自然》[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9页.
5
汪春泓.
玄学背景下阮籍、嵇康之比较[J]
.文艺理论研究,2002(3):75-83.
被引量:6
6
赵寅.
论陶渊明对理想人格的探求及独特的美学倾向[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6-68.
被引量:2
7
张节末.
中国美学史写法之我见[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85-88.
被引量:3
8
陈迎辉.
《世说新语》的形而上品格[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6):109-114.
被引量:2
9
谭坤.
论《世说新语》的生命意识及其哲学生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2):101-106.
被引量:2
10
原正幸,薛罗军(译).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J]
.文艺研究,2001(1):38-4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罗曼.英伽登,朱立元.
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J]
.文艺理论研究,1985(3):98-105.
被引量:17
2
俞宣孟.
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J]
.中国社会科学,1995(5):85-96.
被引量:14
3
杨国荣.
存在与境界[J]
.中国社会科学,1996(5):115-125.
被引量:16
4
汪春泓.
颍川区域风习与建安文学[J]
.文艺理论研究,1996(6):81-86.
被引量:1
5
[1]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6
[2]王夫之.明诗评选:卷八[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8
《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8页.
9
《淮南子》,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9年6月.
10
‘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Ⅷ、四二○、13)这样的记述好像是和嵇康的音乐不表现哀乐之情的观点相矛盾一样.但是,这里的"凯乐之情"不是作为"哀"的相反的"乐"而不如应该是"不管什么原因,而自己得到‘乐'"的.这就是第七问答所论述(‘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自得也'Ⅶ、四一八、2).这"凯乐之情"是天下太平而又没有心患意义上的快乐.这时的心境可以说是"平和"的状态(cf.‘和心足于内'Ⅷ、四二○、10).这种意义的快乐是"和"所实现(cf.‘和有乐'Ⅴ、四一○、19.吉译注本(注7)42页和44页把‘和有乐'当作‘乐有和',但这样解释不甚妥当).应该从喜怒哀乐感情层面上的"乐"分开.《琴赋》有证实这种快乐的记述(参见吉译注本60页9-10).
共引文献
23
1
修海林.
有关《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J]
.音乐研究,2006(3):28-31.
被引量:12
2
陈小亮.
《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112-118.
被引量:6
3
孔凡娟.
中国美学的历史综述——对美学研究的宏观问题的深层思考[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20-122.
被引量:3
4
姚锋.
《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1):101-103.
被引量:1
5
隋郁.
“辩”、“变”之辨——读《声无哀乐论》有感[J]
.山东文学,2010(4):108-109.
6
龙双,王欣.
林黛玉的人格初步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7):1-2.
被引量:1
7
张晓云.
芙蓉出水的美学内涵[J]
.文学与艺术,2009(9):1-1.
8
史春香.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残缺的生命意识[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145-148.
9
姚建改.
钟嵘《诗品》嵇康条疏证[J]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6):25-28.
10
暴庆刚.
竹林玄学的“生命实践诠释学”——以阮籍、嵇康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2012(2):27-3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
1
张栋,马硕.
“赛博格”与“变异人”:神话思维在科幻电影中的叙事呈现及转化[J]
.艺术学界,2021(2):64-78.
被引量:1
2
何中华.
“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哲学走向[J]
.文史哲,1998(2):6-16.
被引量:21
3
陈先初.
现代性视野下的“科玄论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6-25.
被引量:4
4
朱汉民.
玄学、理学本体诠释方法的内在理路[J]
.社会科学,2012(7):102-112.
被引量:2
5
闫润鱼,田湘红.
“科哲关系”与“科玄论战”——学术史的分析视角[J]
.教学与研究,2015(10):90-97.
被引量:3
6
范小青.
“马儒”的中西文明观[J]
.上海文化,2017,0(6):24-28.
被引量:1
7
吾妻重二.
民国时期中国的“哲学”与“玄学”——以熊十力为中心[J]
.人文论丛,2006(1):96-10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栋.
科学、玄学或走向融合:科幻电影中的“科玄论战”[J]
.上海文化,2023(10):72-79.
1
许金如.
黄慎的玄学美学倾向[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15-17.
2
潘知常.
中国美学的现代诠释[J]
.文艺理论研究,1992(3):22-27.
3
刘绪贻,余坦坦.
吴宓一生的婚恋史[J]
.现代阅读,2010(10):62-63.
4
韩石山.
张季文章比较论[J]
.出版广角,1998(1):39-39.
5
崔海正.
宋词分期问题研究述略[J]
.中国韵文学刊,1996,10(1):72-78.
被引量:1
6
赵胜.
白居易咏史怀古诗风格分期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8):98-99.
7
赵文薇.
劳伦斯审美乌托邦的本体论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6):28-30.
8
董洪川,王庆.
新时期我国的亨利·詹姆斯研究:回顾与反思[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2):68-86.
被引量:5
9
张勇.
《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J]
.东疆学刊,2005,22(1):61-64.
被引量:1
10
邓绍秋.
玄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J]
.中国文学研究,2005(3):47-50.
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