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痰瘀致毒与中风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这个病机,阐述了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以及痰瘀毒邪如何引起中风的机理。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
宋建民
刘彦廷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系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痰瘀致毒
中风
机理
分类号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6
参考文献
1
1
杨进,孟澍江.
温病热瘀证治若干问题浅议[J]
.中医杂志,1994,35(7):392-394.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杨进,孟澍江,申冬珠,曹一鸣,许长照,俞晶华,陆跃鸣,王九林,王耿,朱宏.
凉血活血与养阴药物配伍对家兔实验性DIC防治作用的研究[J]
.中医研究,1993,6(2):24-27.
被引量:6
2
徐应杼,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6卷,5期,283页
3
徐应杼,中医杂志,1986年,27卷,8期,39页
4
邓文龙,中药通报,1985年,2期,37页
5
张学文,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5期,10页
6
孟宪益,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6期,18页
7
张文选,孟澍江,沈凤阁,王灿晖.
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研究[J]
.中医杂志,1990,31(1):16-1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8
1
孟繁甦,马智.
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述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11):45-46.
被引量:3
2
赵军年.
温病卫分证活血化瘀疗法初探[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6):10-11.
被引量:3
3
陈锦芳.
宣展气机贯穿温病治疗的始终[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5(4):35-36.
被引量:3
4
林丹华,陈洪,徐海山,代岚涛.
一清胶囊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83-84.
被引量:7
5
姚超,杜少辉.
儿科外感发热表证中应用活血化瘀法的体会[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2):118-120.
6
李民,孙学娟,杨进,王灿辉.
论热毒炽盛、阴伤络损是热毒血瘀证的病理基础[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1946-1948.
被引量:7
7
刘健,孙桐.
试论阴虚血瘀及滋阴活血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6):331-332.
被引量:19
8
李民,孙学娟,杨进,王灿辉.
谈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249-250.
被引量:1
9
于俊生,王砚琳.
痰瘀毒相关论[J]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6):323-325.
被引量:79
10
屠燕捷,方肇勤,郭永洁,杨爱东.
叶天士生平及其温病学术理论研究30年回溯[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56-36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7
1
吴以岭.
络病病因探析[J]
.疑难病杂志,2004,3(4):215-217.
被引量:44
2
赵拥军.
加减地黄饮子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62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2004,20(4):5-6.
被引量:8
3
孙良生,余海彬.
久病入络学说的内涵及生理功能简释[J]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04-1906.
被引量:14
4
熊露,田少霞,范吉平,张学文.
刍议从络、水、瘀、毒辨证缺血性中风[J]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835-837.
被引量:6
5
杨小清.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机制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90-191.
被引量:13
6
魏霞,李燕玲.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57例[J]
.陕西中医,2005,26(2):150-151.
被引量:10
7
孙晓培,许晶,宋凡,韩杰,胡志云,梁战华.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5):206-208.
被引量:18
8
王永炎,常富业,杨宝琴.
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6.
被引量:224
9
郑国庆,黄培新,刘茂才.
出血中风病因病机的发展及阐发[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8-9.
被引量:14
10
邹锦山.
癫狂梦醒汤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70-47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刘亚琼,朱陵群,王硕仁,张允岭.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2):98-100.
被引量:19
2
肖奕,张崇泉.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临床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1):106-108.
被引量:2
3
安辰,王蕾.
论中医脑病与痰瘀辨治[J]
.中医药信息,2014,31(5):116-118.
被引量:9
4
汪美霞,汪长春.
杨文明从痰瘀论治肝豆状核变性[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7):983-985.
被引量:18
5
翁翔,吴云虎.
清热解毒通络汤辅助治疗对热毒痰瘀互阻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3):2536-253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张根明.
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的再认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3):37-39.
被引量:19
2
许成勇,黄泉智,王发渭.
中药复方对拟血管性痴呆模型损伤级联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59-261.
被引量:11
3
张帆,张小磊,苗明三.
毛冬青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4):409-412.
被引量:15
4
郑国庆,周红.
颅内高压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8):1585-1587.
被引量:3
5
魏天谊,姜惟.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法[J]
.吉林中医药,2014,34(2):130-131.
被引量:12
6
王嘉麟,邢佳,朱晓晨,郭蓉娟,张允岭,李麒豫,王椿野,贺立娟,耿东,史华伟,刘旭,杜雅薇,齐锡友,董致郅,王玲玲,孟宪慧.
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二级预防模式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4,7(3):172-176.
被引量:1
7
刘丽星,朱陵群,黄希艳,李倩,邹忆怀.
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含量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4,36(9):1382-1384.
被引量:4
8
吴以岭,魏聪.
通络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病现状与展望[J]
.疑难病杂志,2015,14(1):1-5.
被引量:25
9
高江宝,凌孟晖,张用华.
清热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249-251.
被引量:3
10
叶玉霞.
浅析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6):238-239.
被引量:2
1
宋建民,樊平.
浅谈痰瘀致毒与中风的关系[J]
.陕西中医,2008,29(12):1644-1644.
被引量:2
2
张俊清,张军平.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J]
.天津中医药,2008,25(5):393-394.
被引量:9
3
李军,袁有才.
张学文从气虚痰瘀交结论治冠心病心绞痛[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8):758-759.
被引量:5
4
蒋伟.
试述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109-110.
被引量:13
5
张敬华,张钟爱.
中风发病启动之因——痰瘀毒邪[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52-53.
被引量:10
6
白海侠.
痰瘀交结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3):9-10.
被引量:9
7
赵欢,庞乐.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瘀交结型眩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42-343.
被引量:6
8
李凌.
结直肠癌 中医论治要讲个体化[J]
.抗癌之窗,2009,0(4):60-60.
9
卞俊荣,高明利.
化痰行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3):63-64.
被引量:5
10
白海侠.
从痰瘀论治癫痫的机理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12,18(5):96-98.
被引量:15
现代中医药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