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的方式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做出贡献
被引量:3
出处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共1页
Art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6
-
1杨利慧.历史关怀与实证研究——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之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27-33. 被引量:7
-
2龙红.论人类无形文化遗产[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72-174. 被引量:12
-
3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2):103-109. 被引量:469
-
4陈勤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2):110-120. 被引量:38
-
5姬勇.视觉艺术作为中国文化遗产表达的重要元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9-11. 被引量:2
-
6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20(6):82-88. 被引量:143
-
7刘永明.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91-199. 被引量:36
-
8毛继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成功探索[J].音乐研究,2006(1):13-14. 被引量:14
-
9蔡丰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4):64-69. 被引量:60
-
10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114-123. 被引量:356
二级引证文献136
-
1方永恒,郭溱溱.藏羌彝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23,11(1):61-69.
-
2吴小平,刘凌波,黄天其.文化旅游规划“四元论”——以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29(S2):129-133. 被引量:5
-
3吐火加.论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6):30-32. 被引量:2
-
4李玉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1):38-43. 被引量:6
-
5唐艳艳.民俗型旅游节事活动探讨——以安徽省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4):381-384. 被引量:4
-
6盛学峰.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J].生态经济,2009,25(7):146-149. 被引量:10
-
7郭换平,龙开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7):1-3. 被引量:1
-
8梁武伟.关于历史地区保护与旅游发展关系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09(7):105-107.
-
9艾琳,卢欣石.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J].草业科学,2009,26(9):1-6. 被引量:12
-
10朱竑,林婕,魏雷.从百期《人文地理》看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脉络[J].人文地理,2009,24(5):13-20. 被引量:17
-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是否准确[J].民间传奇故事,2010(5):36-36.
-
2孙小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52-54. 被引量:2
-
3马安君.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99-101. 被引量:1
-
4程琪.民间剪纸艺术[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9):191-191.
-
5郝晏华.刍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未来英才,2015,0(2):308-308. 被引量:1
-
6王玉.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J].民俗研究,2015(3):135-138. 被引量:8
-
7于清江,张莉.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J].现代交际,2011(5):71-71.
-
8博海.“福”字文化[J].当代兵团,2011(24):49-49.
-
9历越五千年的吉祥符号[J].东方收藏,2010(Z1):16-16.
-
10王连民.高原山花正烂漫——青海民间剪纸艺术漫谈[J].中国土族,2008(3):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