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Sichuan Drama
共引文献10
-
1潘艳慧.断垣残壁间的寻求与建构——对白嘉轩儒家文化身份的解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46-49.
-
2潘艳慧.儒家文化认同与自然人性的冲突——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格悖缪[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2):1-6. 被引量:2
-
3李慧,汤玲.多重批评理论视野下的《白鹿原》文本解读——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十年研究综述[J].唐都学刊,2005,21(1):14-17. 被引量:4
-
4王渭清,代纪东.从鹿三父子的人格悲剧看《白鹿原》的人格治疗学意义[J].唐都学刊,2005,21(4):32-35. 被引量:3
-
5王振兴.略论《白鹿原》的家族文化特征[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9):76-77.
-
6叶澜涛.试论《白鹿原》中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多源性认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47-48.
-
7刘斌.《白鹿原》中“白鹿”意象的显与隐[J].考试周刊,2010(34):30-31.
-
8王蓉.文化的感召 历史的反思——论《白鹿原》中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J].科学咨询,2010(A07):12-13. 被引量:1
-
9李伟.论小说《白鹿原》中伦理书写的对立化叙事[J].广西社会科学,2019,0(6):166-172. 被引量:1
-
10赵书豪,卢兆旭.“审父”意识中人类生存平衡的构建——重探《白鹿原》的生命自觉与文化自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5(1):75-82.
-
1常静.白鹿传说在《白鹿原》中的文化意蕴与结构功能[J].衡水学院学报,2005,7(2):68-70. 被引量:2
-
2弘笃.给你一条活路[J].福建文学,2010(6):23-29.
-
3沙璇.人格的多重性——分析《送冰的人来了》中人物的悲剧命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0(3):63-67.
-
4郑彦英.家乡耍活[J].乡镇论坛,2008(6):19-20.
-
5杨文涛.《最蓝的眼睛》的民族文化内涵[J].青年文学家,2009,0(20):59-59.
-
6赵凌,陶君.从浑然的扭结看《白鹿原》的魅力[J].作家,2013,0(12X):12-13.
-
7罗志明.在“2013大理·中外散文诗笔会”交流会上的发言[J].大理,2013(2):10-10.
-
8倪红艳.社火[J].辽河,2014(3):68-70.
-
9可永雪.作为民族心灵史来看的《史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5-9. 被引量:1
-
10邓楠.论寻根文学建构民族文学特色的实现方式[J].理论与创作,2006(4):33-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