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1
-
1文力.利益群体显性化:利益表达和均衡的有效机制——多元利益集团是和谐社会的“内生”变量之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115-117. 被引量:23
-
2梁高峰.工会多元化之立法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57-60. 被引量:2
-
3孙立平.和谐社会:用制度规范利益表达[J].理论参考,2006(2):43-44. 被引量:8
-
4汪洋.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现状、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6(44):36-43. 被引量:19
-
5杨云彪.从议案建议透视人大代表的结构比例[J].人大研究,2006(11):6-9. 被引量:18
-
6刘军宁.中国哪有什么利益集团[J].财经文摘,2006(11):93-93. 被引量:4
-
7潘修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规范化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6):51-55. 被引量:4
-
8王名.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7(4):62-64. 被引量:142
-
9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J].调研世界,2007(4):37-37. 被引量:5
-
10胡美灵,肖建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利益如何表达[J].求索,2007(4):64-6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杨炼.和谐社会背景下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兰州学刊,2008(10):90-93. 被引量:6
-
2吴昊,吴殿廷,杨欢,王三三.中央政府改革和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消费导刊,2012(9):27-28.
-
3施红玉,丁政.从工会历史使命看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4):40-42.
-
4曾永寿.成本化解再探——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讨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2):52-61.
-
5褚蓥,吐火加.行政治理层面上社团路径的两次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2013(2):104-113.
-
6王飞.非政府组织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探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4(2):75-80. 被引量:3
-
7王海英.成功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协同运行及效果评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9-104. 被引量:12
-
8王飞.社会组织依托城市社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分析——以绵阳市与“小小鸟”为个案[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2):78-82. 被引量:2
-
9王海英.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4):50-57. 被引量:2
-
10辛允星.说客型组织的行动逻辑——中国工会角色研究述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4):71-76.
-
1宁福海.职业和收入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2(4):35-37. 被引量:7
-
2李人扬.工会应把农民工作为维权的重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5):55-58.
-
3李秀萍.保护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的法律制度完善[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1):233-234.
-
4吴文平.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弱势阶层的社会法保护[J].北方论丛,2006(4):136-140.
-
5石秀印.社会经济制度转型中的工人阶层及其与管理阶层之间的关系[J].经济管理文摘,2004(8):16-23. 被引量:6
-
6胡艳.浅析我国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J].经营管理者,2016(36):279-280.
-
7唐艳秋.论农民工群体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6(2):121-125. 被引量:4
-
8陈玮,陈永进.法治视野下的服务型政府与宗教事务管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53-56. 被引量:1
-
9朱昔群,于清.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2-4.
-
10刘彩.合作博弈:朝鲜核问题的理性选择[J].唯实,2005(8):116-118.
;